上海人物摄像交流群

准备好迎接新江滨路了吗?有个人用了5000张照片,记录了它的变化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2015年12月15日,衢州市区江滨路封路改造,将建成下穿隧道。

2016年11月,下穿隧道终于快要通车了。
 
| 老江滨路

下穿隧道改造前的江滨路,樟树郁郁葱葱


      下穿隧道施工中的江滨路

这是衢州的江滨路,衢州最早的开放式公园,城市南北交通的要道,一直默默陪伴着衢州人。


上世纪90年代初的江滨公园,背景里有排列整齐的木兰扇队伍。

| 改造前的江滨公园水亭广场

从20多年前的照片和近几年的照片对比看:江滨路变得更好,公园更美,城门也重修了,但是不变的是,在公园里,总有一群人在玩木兰扇或者跳排舞。
 
去年12月,因为下穿隧道施工,江滨路暂时离开了我们300多天。
 
但有一位摄影爱好者,用105G容量5200多张照片,记录了这一年下穿隧道施工的全过程。


他是徐雪伟,在衢州摄影圈里更多叫他“雨山”,他也是衢州市文广新局的工作人员。
 

他家就住在江滨路附近,每天沿着信安湖散步是他的固定活动。



从江滨路施工的第一天、挖掉的第一棵树、打下的第一根桩开始。

他就决定记录下江滨路改造全过程。

下穿隧道打桩勘探

徐雪伟的摄影生涯开始于军旅中。

他在1976年当兵,1977年买了第一台海鸥双反相机。这个事记得太清楚了,因为当时每个月工资是6元,而买相机花了105元。


他在部队12年,转业后回到衢州,进了衢县机关。
 
现在,他用的还是一台佳能550D相机,在数码相机时代,这已经算一台老机器了。

每天散步的时候都带着相机,遇到感兴趣的就拍下来。

正在打孔的工程机械

不明白的人说:“这有什么用?”但他就是感兴趣,常常带着相机散步并记录一些自己认为有趣的事物。


快门按得多了,留下的照片也多,还买了2个移动硬盘存储照片。



下穿隧道工程刚启动的时候,他走进工地。但陌生人进工地,工人多少有些提防。
 
他想了个办法,找到了负责工地建设的中铁九局衢江中路下穿隧道项目部,认识了资深建设人吴世秀,表明了自己在文广新局工作的身份,并提出了希望能将整个建设过程拍照记录,保留下来整理成册的想法。


下穿隧道是衢州十大民生工程,对衢州市民来说很重要。

吴世秀也赞同这个想法,但是他提出了两点要求。一是要戴安全帽,二是全程陪同。

徐雪伟说,这样一个偌大的工地,几十部机械、几十号人在工地作业,安全工作确实也马虎不得!所以,他只在工期关键时间节点才进入工地拍摄,并时时提醒自己注意安全。


开始拍摄后,就得把拍摄当作一件事来做,成天拍片、选片、保存照片,占用了他生活中的不少时间。
 
2016年4月,在关键的时候,他的相机坏了。它罢工不能自动对焦,送到杭州修好后,很快又坏了。

既然不能自动对焦,干脆就手动对焦拍摄。


到了7月的一天,他的三脚架也在隧道里摔坏,他先后7次获准进入施工中的隧道拍摄,里面太暗,需要用到三脚架。

但是,因为太黑,看不清楚,三脚架摔地上,也坏了。


为了拍摄全景,9月他在楼顶拍摄时,还被人误认为是要跳楼,甚至招来了警察。


不过在朋友的鼓励下,即便只能手动对焦,也要继续拍摄江滨路的变化,新三脚架很快买来了。


“这个好事要做下去,不能停”!是啊,都开了头了,哪有半途而废的道理?徐雪伟感叹到。



不断地拍摄,不断地将图片分类储存,看着下穿隧道一米米延伸一天天变美,徐雪伟心里总有股热乎乎的劲。

可不,就像自己的孩子,越拍越爱,越拍越是离不开。

最近几个月,由于快通车了,他去拍得次数也更勤了。


徐雪伟说,一定要坚持,这样记录下来的片子会更有意义。
 
“有些场景,当时觉得很平常,现在再也看不到了,但是照片上有,就很有亲切感。”徐雪伟还打算,在工程全部完工后,再拍组新江滨路的照片,做一组新老照片的对比。

隧道内部

在隧道里,他遇到了董云祥,一位万田人。
 
在他隧道里搅拌沙灰,工作的环境很艰苦。
 
衢州的城市一天天变好,就是这样的劳动者作出了贡献。

董云祥

下穿隧道通车后,衢城的南北交通将拥有府东街、上下街道、五圣街、下穿隧道4条通道。



这会极大改善城市的交通。


而在不远的将来,衢州古城墙(江滨段)遗址公园建成并开放,我们再去重新拍张照片吧。


编辑:小G
责编:于山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