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校园招聘又迎来高峰期。有数据表明,201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在770万以上,加上出国留学归国人员以及处于待业的往届毕业生,预估届时将有1000万人竞争有限的工作岗位。在很多业内人士看来,2016年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仍然不乐观。在大学生群体当中,近两年“待定族”(指调查时处于失业状态且不打算求职和求学的大学毕业生)和“慢就业”(毕业后不急于就业)的现象则越来越突出。
所谓“慢就业”,是指一些大学生毕业后既不打算马上就业也不打算继续读书深造,而是暂时选择游学、支教、在家陪父母或者创业考察,慢慢考虑人生道路的现象。据统计,中国越来越多的“90后”年轻人告别传统的“毕业就工作”模式成为“慢就业族”。
数据调查显示,毕业生选择“慢就业”最主要的原因是“找不到满意的工作”,有57.7%的受访者选择;其次是受访者希望能够“理性寻找发展方向,不愿意在没有找到方向前被具体工作束缚”;第三是“准备自己创业”。“要考研”、“想做自由职业者”等理由也位居前列。
我们不想随便就业
今年6月毕业的小张,在同班同学都急急忙忙找工作的时候,反而显得特别清闲,并没有为了就业的事情着急。因自身条件不错,小张目前在几家APP直播平台做主播。
“平时一场直播能赚一千多块钱吧,没事的时候就直播一下,有事的时候就去活动主持。”小张说,因为这些年自己的努力,所以即使在没有工作的情况下,也可以自给自足。并且每个月的收入,也要比其他刚刚就业的同学要高出一些。“我平时还会在微信上面做微商,或者用挣到的钱去国外旅游,顺便当当代购。”小张说,因为这样的代购模式,所以根本不需要大成本的投入,也不需要囤货进货,一趟代购下来,一半的旅行费都能赚够了。因此,小张对于毕业就业并不着急,反而非常享受慢就业的环境。
刚从四川师范大学毕业的小齐,去年参加考研没有考上,但是从学校毕业后,小齐也没有急着去找工作。小齐透露,自己本身学习并不是特别好,不是特别想考研,都是家里一直催着让考研,为了应付家里和不去急着工作,所以才答应考研。如今,小齐考研失败的事情家里并不知道,所以小齐一直以在准备考研为由,瞒着家里在成都租房子住,缺钱花时就伸手向家里要。“其实工作的事情我根本不着急,以后就回家跟着父亲做生意。”小齐透露。
相对于自身条件和家庭条件优越而没有就业压力的人而言,也有不少毕业生成为“慢就业一族”,是因为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小赖在毕业后没有首选工作,而是从四川搭车去西藏旅行,做了半年多的驴友。
由于没有收入,小赖一路都是靠一边打工一边搭车远行。也正是通过徒步旅行,小赖认识了如今的女朋友,一个来自上海的姑娘。因为两个人有共同的爱好兴趣,所以商量好用一年的时间去完成自己的梦想,一年后就开始着手准备工作的事情。小赖说:“参加工作后,就很少有假期了,即使有假期也不会太久,如果那样我可能永远没有机会去实现自己的梦想,所以我用一年的时间去满足自己的梦想,然后将生活回归正轨。”
“歇它三年又何妨?”2012年毕业于江西省内某大学的小吴回想起当年第一次考公务员失败时其父母说的话,至今仍记忆犹新。
大学毕业前,小吴也曾有过一边在媒体实习一边备战公务员考试的经历。然而,第一次考试她却连笔试线都没过。“第一次没考上,爸妈没说别的,就是让我一门心思去考。”小吴说,虽然只是实习,但她也深深体会到边工作边备考的不易。在得到家人的支持下,她继续参加各类公务员考试,终于在第三年考上某地的乡镇公务员。
“慢就业”一定意味着“啃老”吗?
专家说法:“慢就业”是一种多元选择
,随着现在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社会的多元性和宽容性增加,大学生就业的方式也变得多元起来。毕业后马上进入工作,准备买房结婚的生活已经是过去式,如今大部分的毕业生都是“90后”,家庭条件优越,很多毕业生对于赚钱没有迫切的需求,所以更加想要去提高自己,或者追求更高的发展。他们的工作,也不再局限在朝九晚五的办公室环境下,很多大学生思想比较新奇,会选择新媒体或者当网红等职业。
胡教授表示:“对于现在的年轻人,不要强迫他们毕业就去就业,只要自己有挣钱的能力,不是‘啃老族’,‘慢就业’也不需要太多指责。”
“间隔年”和“慢就业”有何不同?
“间隔年”在发达国家非常流行。“间隔年”,英文中叫 Gap Year。大概意思是青年在升学或者毕业之后并不急于盲目踏入社会,而是停顿下来做一次长期的远距离旅行,或用一段时间放下脚步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日本:超半数学生支持“不找工作”
在日本,对于慢就业这件事,持肯定态度的学生比例占到50%,他们认为除了毕业找工作之外,还有很多选择。根据去年的调查显示,有31%的毕业生回答不打算就业,其中理科毕业生选择继续深造的比较多,还有些学生是为了准备资格考试,放弃就业,比如公务员考试,教职员考试等。有些人选择留学,也有些人是没有做好工作的心理准备而拒绝就业。对于不找工作这件事,持肯定态度的学生却超过了半数。他们认为,除了就业还有很多路可以走,人是多样的。
德国:双轨制保证,不存就业难问题
德国的高等教育体系比较独特,一般是本硕连读,博士也只需要申请即可,但是宽进严出的严格控制得以保证学生的质量和社会供需的基本平衡。德国广泛推行所谓的“双轨制高教体系”,大学与相关企业进行密切合作,毕业之后不但掌握了应有的知识,而且也积累了必要的工作经验。很多毕业生往往直接留在企业里,甚至有些非常热门的专业,学生还没有毕业,就已经被企业迫不及待地挖走了。
澳大利亚:鼓励职业技能方面终身学习
澳大利亚人在毕业之后,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现阶段的毕业只是暂时离开校园,很多澳大利亚人会基于自己的兴趣而选择专业和工作。而一旦对某项工作产生了新兴趣,无论年纪多大,回到校园重新学习,拿到证书然后重新投入新工种的比例也非常大。
所以,在澳大利亚,你不会惊讶一个航空工程师做了几十年之后,突然进入技校学习烹饪,拿到烹饪文凭之后,应聘去当餐厅大厨。澳大利亚政府也非常鼓励人们在职业技能方面的终身制学习。而且在学生学习阶段,因为暂时离职,政府还会提供失业津贴,以供其重新毕业,顺利过渡到下一个新的工作岗位。
“慢就业”是坏事吗?
不管是什么原因,“慢就业”的出现都反映了大学生就业观的改变,他们的选择也比以前更多了,很多大学生也在更多地考虑职业长期发展和就业质量。近几年在大学生就业难的大背景下出现 “慢就业”,对于充实个人能力或经历大有好处,还可以缓解当下的就业压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慢就业“还是件好事。
对“慢就业”我们不必过多指责,还需宽容看待。不过,也莫因“慢”下来就蹉跎了好时光!希望大家能理性看待“慢就业”,同时祝福毕业生们都能拥有美好前程。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如何找准自己的定位并在实践和创造中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值得我们每个人去思考。
转载来源:新华网微信公众平台
责任编辑:陈念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