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物摄像交流群

儿子变成了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在傅聪的一次访谈中,有人问起:《傅雷家书》中的傅聪可曾对父亲的管教有逆反心理?傅聪说:在和父亲通信时,我们与其说是父子,不如说是很好的朋友。
傅聪第一次从波兰回国,在家里待了一个半月。他离家后,傅雷在给他的家书中说:
真的,你这次在家一个半月,是我们一生最愉快的时期;这幸福不知应当向谁感谢,即使我没宗教信仰,至此也不由得要谢谢上帝了!我高兴的是我又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了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的!
一位出名严厉的父亲,一个远在天边的儿子,两人在家书往来中竟成了朋友。他们在家书中谈《人间词话》对艺术家的启示,谈李杜文章的高下,谈鲁宾斯坦、李赫特等钢琴家的得失,谈东西方文化性格的异同,谈对巴赫、贝多芬、舒伯特等大作曲家的钟情。

在这种天马行空、兴味盎然的交流中,傅雷以自己的深厚学养浸润着儿子的心灵,使他成长为一位谦逊、低调,但其艺术成就令整个西方音乐界肃然起敬的钢琴大师。
晚年傅聪回忆说:
我对父亲最佩服的一点,是他特别善于“旁敲侧击”地启发人。这就是一位父亲教子的智慧。

今天请大家阅读
父子俩谈论莫扎特的一段
注:这是傅聪演奏的莫扎特第十五号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里面的两个声部正好像一对交谈中的父子。
傅聪的信
我现在才真正开始认识莫扎特,这样的可爱、温柔、清新。这支协奏曲的三个乐章是一个整体,像一条静静的流水,流得那么自然舒畅;第二乐章的境界特别恬静、和平;莫扎特已感到他不久于人世,但他已超临在生死之上,所唱的乃是未来的理想世界的颂歌。他是爱人生的,他是最温柔的,最能体贴人心的。而讲到幽默、活力,我怀疑没有莫扎特,是否会有普罗科菲耶夫!

他和声转调的大胆、色彩的变化都是了不起的;第一乐章有一段从b小调一下子就转到C大调!但注意一点(那是我始终一贯的信念),莫扎特和一切伟大的天才创造者一样,那些大胆的创造都不是形式上的,而是从他所要表现的内容出发的。比如那一句b小调,表现了一种淡淡的怅惘,马上转到C大调,就丢开了怅惘,重新活跃起来。而这两句,除了调性以外,可以说完全相同:真是多迷人的天才!

父亲的信
昨天整理你的信,又有些感想。

关于莫扎特的话,例如说他天真、可爱、清新等等,似乎很多人懂得;但弹起来还是没有那天真、可爱、清新的味儿。这道理,我觉得是“理性认识”与“感情深入”的分别。感性认识固然是初步印象,是大概的认识;理性认识是深入一步,了解到本质。但是艺术的领会,还不能以此为限。必须再深入进去,把理性所认识的,用心灵去体会,才能使原作者的悲欢喜怒化为你自己的悲欢喜怒,使原作者每一根神经的震颤都在你的神经上引起反响。否则即使道理说了一大堆,仍然是隔了一层。一般艺术家的偏于intellectual[理智],偏于cold[冷静],就因为他们停留在理性认识的阶段上。

比如你自己,过去你未尝不知道莫扎特的特色,但你对他并没发生真正的共鸣;感之不深,自然爱之不切了;爱之不切,弹出来当然也不够味儿;而越是不够味儿,越是引不起你兴趣。如此循环下去,你对一个作家当然无从深入。

这一回可不然,你的确和莫扎特起了共鸣,你的脉搏跟他的脉搏一致了,你的心跳和他的同一节奏了;你活在他的身上,他也活在你身上;你自己与他的共同点被你找出来了,抓住了,所以你才会这样欣赏他,理解他。

由此得到一个结论:艺术不但不能限于感性认识,还不能限于理性认识,必需要进行第三步的感情深入。换言之,艺术家最需要的,除了理智以外,还有一个“爱”字!所谓赤子之心,不但指纯洁无邪,指清新,而且还指爱!法文里有句话叫做“伟大的心”,意思就是“爱”。这“伟大的心”几个字,真有意义。而且这个爱绝不是庸俗的,婆婆妈妈的感情,而是热烈的、真诚的、洁白的、高尚的、如火如荼的、忘我的爱。

从这个理论出发,。光有理性而没有感情,固然不能表达音乐;有了一般的感情而不是那种火热的同时又是高尚、精练的感情,还是要流于庸俗;所谓sentimental[滥情,伤感],我觉得就是指的这种庸俗的感情。

一切伟大的艺术家(不论是作曲家,是文学家,是画家……)必然兼有独特的个性与普遍的人间性。我们只要能发掘自己心中的人间性,就找到了与艺术家沟通的桥梁。再若能细心揣摩,把他独特的个性也体味出来,那就能把一件艺术品整个儿了解了。当然不可能和原作者的理解与感受完全一样,了解的多少、深浅、广狭,还是大有出入;而我们自己的个性也在中间发生不小的作用。

大多数从事艺术的人,缺少真诚。因为不够真诚,一切都在嘴里随便说说,当作唬人的幌子,装自己的门面,实际只是拾人牙慧,并非真有所感。所以他们对作家决不能深入体会,先是对自己就没有深入分析过。这个意思,克利斯朵夫(在第二册内)也好像说过的。

真诚是第一把艺术的钥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真诚的“不懂”,比不真诚的“懂”,还叫人好受些。最可厌的莫如自以为是,自作解人。有了真诚,才会有虚心,有了虚心,才肯丢开自己去了解别人,也才能放下虚伪的自尊心去了解自己。建筑在了解自己了解别人上面的爱,才不是盲目的爱。
傅雷
傅聪

这部完整的《傅雷家书》
我们等了三十年
旧版的《傅雷家书》没有父子对谈,只是一位父亲的独白,因为没有收录傅聪的回信。非常遗憾,傅雷的许多话,我们不知道他因何而发,傅聪一方的情况也只能在字里行间猜测和想象。

十几年后的一天,上海音乐学院在一间装扫帚等杂物的小屋里发现了傅雷的遗物,包括照片和文件,里面竟有傅雷夫妇抄录的几册傅聪回信。

傅聪得知此事,却坚决不同意发表这些信,因为自感年轻时思想和文字过于稚嫩,无法与父亲相提并论。直到十多年后,年逾古稀的傅聪终于点头。

至此,《傅雷家书》中的父子终得团聚。这部书亦终于完整。

2016年,译林出版社从傅雷家人手中获得独家授权,拥有《傅雷家书》完整出版权。由傅敏先生编选,独有1958年后珍贵书信、傅聪回信、傅家珍贵照片、中法文信中文版。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可直接购买
《傅雷家书》
傅雷 朱梅馥 傅聪 著,傅敏 编
译林出版社

2016年5月

9787544763981

35.00元


本期编辑:胡晓平,Fiona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