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5日 星期一
早上就遇到乌龙。管库的小贾跟我说,发错了一套《书道艺术》,我一听就头大了,那是一套几十公斤的大书,一查,是北京一位书友买走的。赶紧联系他,书还在他手里,因为他是做经营的,真怕已经卖了。正好小飞去拉一批货,在他附近,就跟他商议了一下,小飞去把那书拉回来,我们这边把正确的给他快递过去,这样成本低点。这两个书怎么能搞混了呢?小贾检讨说,他光看书名了,没有看编号,因为出版社和书名等信息都是一样的。我很郁闷地打开了这两个书的数据看,跟拍照的阿潇说,你看这俩书我拍照跟你拍照,差别很大——怎么这俩书不是一个版本?这还能看错?小贾也太糊涂了。再问那书友,发给他的是不是他订单里这套照片上的书?他拍了照片过来,是啊。再问小贾,他自己也醒过闷来,说没发错。那错在哪里呢?其实当时一切正常,但是因为同名的书还有一套“普及本”,装帧比那个简易的,是不同的委托人送来的,也放在库里。库里这套的条子不见了,他就查了一下单子,找到了一套同名同册数的,把编号抄上了(其实是发走那套的编号)。今天他对单子,忽然发现这个号码是已经出库发货的,打过勾了,吓出一头汗,来找我。我想都没想,就搜订单,找书友去了,并且气得不得了,跟他嚷嚷了一阵子。赶紧再联系书友,再联系小飞,都说清楚了,小飞白跑了一次。回头来问小贾,才知道错在哪里。原因就是编号、书、单子三者没有保证完全一致,这个应该定期盘库,不然很麻烦。 上午来了先写日记,顾不上弄更多的书,就翻出一批前段时间整理出来的照片,都是北京广播学院(现在的中传)2000年前后一批本科生的摄影构图作业,每个人一份,3到5张的照片,要说明拍照的快门光圈相机品种以及创作思路等等。这是一位老书友在潘家园买的一批,他其实根本也不玩这些,当时买别的,一时兴起,都买下来了。后来我去收书的时候,他作价卖给我们了,让小飞拉回来。对于这类东西如何销售,我们并无经验。早上我下去跟她们统一了一下思路和格式,让她们先整理好,分拣出来,然后我们按照一个模式进行填空,这样效率高。每个人分了40种录入,因为填空的数据只有4项,所以速度是快得多。我这边日记写完,她们也录入得差不多了。如果不统一格式,单独录入,一天也录不完。拍照跟阿潇商议了,也设计了一个套路。当天下午就全部弄完了这120种,晚上就上拍了,周三晚上结束,1块起拍,试试。成就继续上,不成就另外想办法。我们除了书之外,还有很多杂项,都要慢慢试一试。 中午回来,小飞觉得自己开车不成了,困。就叫上老王一起去跑另外一家。结果那家的财务把印章带走了,等了半下午才回来,合同签完,书拉回就傍晚了。 我这边扫图,阿潇拍照,一批线装书弄好了图片,还有些画册。我期望的,后台能储存半个月的数据,随时根据专场设置调用,不知道多久能实现。 明天的有底空了一天,一元拍晚上才上满,周三的第117期有底拍是线装书专场,上拍了16种,准备再弄14种,凑30种,一起拍了。我这边扫描了22种,明天补了拍照的图就可以上了。今晚的有底拍是“如在轩藏书专场”,都是文史,80种,拍卖总额没过万。 今天就一个传言电话确认了一下,无事,那就踏实了。 隔壁小区的路边摊全部被驱逐了,说是室外烧烤什么的污染环境之类的理由。今天只好到对面的工大中蓝公寓食堂,12块一碗加肉拉面,其实挺好,关键是兜一大圈子,有点烦。 本周六(12月10日)下午2点到4点,在北京言几又中关村店,上海文艺出版社举办“大山里寻找一座孤寂的舍利塔:韦力《觅宗记》新书分享会”,嘉宾除了韦力先生,还有杨葵先生,准备去听听。 |
参拍请加微信
点击“阅读原文”,参与“布衣拍卖”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