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境译坊”是由复旦大学“拔尖人才培养”项目和“任重书院”联合资助的文学翻译工作坊和特训营,挂靠复旦大学“文学翻译研究中心”,致力于在复旦培养高端文学翻译和研究人才。译坊希望利用多种专家优势资源、采用合作研讨、教学和特训方式,打造师生深入互动的平台,带动拔尖人才进入翻译实践和研究领域,培养文学感受力,磨练多语种文字功底,经由翻译深入中外文学的艺术殿堂。
自2014年10月创立以来,译坊已举办各类文学翻译座谈会20多场,邀请国内外知名文学翻译家主讲,以细读文本为中心,探讨翻译实践和理论问题。与此同时,译坊为同学们提供各种参与文学翻译实践和出版项目的机会,采用小范围分工合作和开放性集体研讨的方式,经特聘指导老师和专家指导和审定,推荐发表。目前已在《东方翻译》、《飞地》期刊、《英语世界》、《英语街》等期刊发表同学们的译作近50篇。
自2016年10月起,在复旦任重书院的支持下,译坊组建了四个翻译特训小组:“诗歌组”、“小说组”、“学术组”、“新话组”。未来将继续开展各种翻译座谈会,推进分工合作的翻译实践模式,推出同学们的翻译精品,进一步与有影响的专业期刊和翻译栏目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为同学们开拓各种形式的发表空间。奇境译坊已建立了自媒体微信平台(Wonderland Translation Workshop),推出座谈会预告和纪要,发表同学们的习作,即将出版内部通讯《“奇境译坊”译事》。期待专家和同道的支持与合作。
(经授权转载自公号“奇境译坊”)
“奇境译坊·文学翻译特训营”
导师推荐书目
包慧怡老师推荐
包慧怡,都柏林大学中古英语文学博士,复旦大学青年讲师,研究中世纪文学和手稿中的图文互释,兼事诗歌创作和文学翻译。
辞书类:
1. 葛传槼先生的《英语惯用法词典》(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我手头是这个版本,应该有最新版了,大一时某师兄传的秘笈,后来发现是外文学院老人们心照不宣的秘笈。
2. 陆谷孙先生主编的《英汉大词典》和《中华汉英大词典》(上),不必多说了,案头书。
3. The Merriam-Webster Thesaurus,修订本很多,找最近最厚的就好。
翻译札记类:
1.《译余偶拾》,杨宪益(三联书店,1983;山东画报出版社,2006)
2.《译道探微》,思果(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2)
3.《译边草》,周克希(上海三联书店,2008)
——老一辈翻译家这类译余小品很多,仅举三种我觉得可读性较强的,读其中一些散文本身是享受思维乐趣的过程。前辈的翻译策略可斟酌可存异,但字里行间的译匠精神可以长久滋养人。
翻译理论类:
1. Susan Bassnett / Andre Lefevere, Constructing Cultures: Essays on Literary Translation,外语教学与研究社有出原文引进本,对20世纪翻译理论感兴趣的同学应该收齐那套白皮丛书,Bassnett和Lefevere这一本对诗歌翻译研究尤其有用。
2. Eugene Nida的两本经典:Language, Culture, and Translating(外教社丛书有收录)以及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Principles and Procedures Involved in Bible Translating(Brill,2003)。
3. Peter Newmark: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Prentice Hall,1988),同样收录在外教社丛书里。
——以上都是早已不再时髦的翻译理论家,但今天要做深入一点的翻译策论分析依然绕不过,至少应该出现在文献综述里。
2
黄福海老师推荐
黄福海,上海翻译家协会理事,毕业于复旦大学外文系英美文学专业,长期从事中英诗歌翻译的独立研究,出版译著多种。
1. 朱自清编:《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81年
——朱自清的序言对新诗发展最初十年的脉胳有一个清晰而公允的评价,有助于理解什么是新诗。
2. 王力著:《现代诗律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对新诗和外国诗进行比较,有助于对译诗有一个总体把握。
3. 黄杲炘著:《英诗汉译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年
——对英语诗的各种体式有详细的分析,有助于理解什么是英诗。
4. 查良铮译:《拜伦 雪莱 济慈诗精编》,长江文艺出版社,2014年
——译诗的范本之一。注意译诗中的语言。
5. 屠岸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1988年
——译诗的范本之一。注意译诗中的节奏、韵式。
3
丁骏老师推荐
丁骏,复旦大学英语系副教授,研究方向英汉双语词典学,从事英语文学翻译。
1. 如果做英译中,陆谷孙先生主编的《英汉大词典》是必备的。
2. 如果是学习英语,五大学习型词典(The Big Five)里总要找到一本适用的。以下是网络版,如有纸质或者电子版更好。学英语需有规律地长期使用词典。
1)
2)
3) Collins COBUILD 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
4) Cambridge 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
5)
3. The Merriam-Webster’s Vocabulary Builder,这是我自己读大学时爱看的一本词典类词汇书,按词根、词缀分类,对词源信息感兴趣的话会很适合用来扩展词汇量。
4. The Merriam-Webster Dictionary of Synonyms and Antonyms,同义词反义词词典帮助辨析词义,要学会在中译英时多使用。因为我们想用的那个英语对应词可能只是词义上大致对应,通过同义词词典可以找到更贴切、更适用的词。如果一时想不起某个适用的词,也可以通过去查该词的同义或反义词来找到。总之,要学会灵活使用此类词典,持之以恒,帮助会越来越明显。
5. 推荐两本与英语语言和英语写作相关的书(可能英语系的同学都已经读过):
1) The Mother Tongue,Bill Bryson这本书是上世纪90年代出版,关于英语语言历史发展和现状的方方面面的一本畅销书。主要是比较有趣,语言生动幽默,弱点是有些细节常会夸大其词,可一笑置之。(如果这本书能引起学生对Bryson的兴趣就更好了,他的游记是很好的轻松读物。)
2) On Writing Well,William Zinsser这本是以英语母语的年轻学生为读者的写作指导书,一版再版,在很多美国中学的英语课堂里一直是必读书。如果能从头到尾仔细读下来,相信会收益颇丰。
6. 推荐两篇与英语语言和文学翻译相关的散文名篇:
1) “Politics and the English Language”, George Orwell
2) “The Art of Translation”, Vladimir Nabokov
7. 最后再次推荐《》,可以先只读《新约》。先找NIV(New International version),再读KJV(King James version),网上都有。
4
张琼老师推荐
张琼,笔名末之,文学博士,复旦大学外文学院教授,主要从事英美文学教学与研究,热爱翻译与文学写作。
1. The Elements of Style (William Strunk Jr. and E.B. White)
——这本书最初是E.B.怀特在康奈尔大学的英语教授William Strunk的教学讲稿,后来怀特对此书进行修正和补充。这本薄薄的小书一直被称为是英语写作的顶级教材,怀特个人时时备在案头,斟字酌句和写作时不断查阅。书中有很多生动案例,尤其指出了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常犯的语言错误,对大家的英语写作、翻译、语篇分析会有很大的启发和帮助。该书久读不厌,即可以让读者精进语言,又是很好的文体风格参照。
2. 《英汉互译思维概论》(张光明著,外研社)
——本书从比较语言学的基础更进了一步,深入探讨了英汉思维方式的差异,从更高层次上考虑了翻译策略问题,以及直译意译及改写的界限,特别有助于更好防止汉英翻译中易出现的“中式英语“问题。
3. 《英汉比较与翻译》(陈定安编著,中国对外翻译公司出版)
——这本书从比较语言学角度出发,详细分析了英汉语言从字、词、句到语篇的异同,以及在翻译时应如何采用相应的策略。推荐的主要原因是实用性较强。
【补注】由于各人的读书兴趣爱好各异,书籍浩如烟海,因此我的推荐原则是在不影响大家自己阅读兴趣的同时,可以将它们既作为工具查阅,又能常看常新,随意翻阅,偶得领悟。其中2、3两本书是我咨询了常年教授翻译课程的老师所得到的建议,有教学经验和实践基础的保证。
5
王柏华老师推荐
王柏华,复旦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副教授、文学翻译研究中心副主任、复旦“奇境译坊”发起人和负责人。近年来主攻美国女诗人Emily Dickinson在中国、中国古典诗歌的跨文化经典建构;主编“世界诗歌批评本”丛书等。
1. 思果的《翻译研究》《翻译新究》《译道探微》(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第三本慧怡老师已经提到了)。一个前辈翻译家的经验谈,扎实而诚恳,对于初涉翻译实践的同学是难得的教材。全书实例丰富,具体而微,比如“这地方被称为天堂”不如“这地方有天堂之称”;“他是如此的愤怒,以至于……”不如“他一怒之下,竟……”。哪怕是中文系的学生也需要不断提醒自己“译文要像中文”,虽然思果先生的“中文立场”有时偏于保守了一些,但这些提醒十有八九对于初学者是必要的,可以让同学们少走弯路。
2. 余光中为思果《翻译研究》所作的序言“变通的艺术”,提供了相当中肯的建议,也值得细读。《余光中谈翻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中的“中国古典诗的句法”等翻译随笔,往往一语中的,也是非常好的入门读物。余光中发表在《东方翻译》(2010年1—2期)的“济慈名诗八首注释”一文,提出了不少引发思考的问题,让我们得以窥视白话文和诗歌翻译之间的微妙关系,虽然文中的一部分点评意见我不完全赞同,同学们可以做出自己的判断。
3. Nineteen Ways of Looking at Wang Wei (Eliot Weinberger ed. Asphodel Press. 1987),书中展示了王维《鹿柴》诗的19种译本,并提供了点评。关于文学翻译的妙趣和成败(有时“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这本小书真是再好不过了。开篇的句子“Poetry is that which is worth translating.”可以补充或取代那句老生常谈:“Poetry is what get lost in translation.”因为正如编者所说,“the poem dies when it has no place to go”。请同学们细细品味。
4. 翻译理论类:
1) Translation Studies(Susan Bassnett),特别是第二章关于翻译史的描述,比较清晰。
2) Contemporary Translation Theories (Edwin Gentzler),可以了解当代翻译理论的大致思路和进展。推荐有余力和致力于翻译研究的同学阅读。郭建中编著《当代美国翻译理论》(湖北教育出版社)可以作为补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