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心疼薛之谦,是否也心疼心理医生
文/李颖
最近,《我们的挑战》中的对于明星们的“心理剖析”在业内闹得沸沸扬扬。这两天朋友圈被《心疼薛之谦,我代表心理医生说声sorry》文章刷屏,再结合前几日震惊台湾的来访者杀害咨询师事件,我的确觉得有些义愤填膺。但作为一名自媒体工作者,我深知贸然下笔有些不太慎重,于是从网络上寻找到了综艺全集,认真观看了一番。
看到小岳岳和薛之谦在节目最后露出的脆弱,我有些于心不忍。医生的做法的确欠妥,但是网络上对于医生的种种言论,难道不是对医生的重复性伤害吗?虽然我仅仅是只刚刚进入心理圈的“菜鸟”,我也必须为这位勇于尝试的医生鸣不平。
网上对于医生批判最多的,莫过于这位医生在录制节目中不遵守心理咨询中的伦理,过多地披露了明星的隐私。但我们需要明确的是,伦理约束的是“咨访关系”,而不是电视节目中的带有娱乐性质的环节。不知道在读者中有多少位是参加过电视台节目录制的,任何的节目都是有台本的,也就是说对医生的环节安排有要求有限制。如果严格按照心理咨询的要求来进行,那这个节目就变得毫无意义可言了。
有趣的是,在我和几位经常看过这个综艺的非心理圈子里的朋友交流这件事的时候,他们给我的反馈倒是非常积极正面的。他们表示看到沙盘这种形式感觉很新鲜,甚至对心理咨询产生了跃跃欲试的心理,都觉得起码比乱来的星座分析要靠谱。这种圈里圈外的截然反差也给了我一些思考。
这次的节目引起的争议有着很大的正面意义,又一次让观众们意识到“哇,心理咨询好神奇”,在消除心理咨询神秘感的同时,又吸引了一批新的来访者。而之后对于伦理的争议,则让心理圈外的人们对咨访关系中隐私权的保护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俗话说的好,“酒香还怕巷子深。”有的时候,在行业发展的初期,我们不得不在道德伦理和快速发展之中做出折中。毕竟相对于国外非常成熟的市场环境,中国的心理咨询行业还像是一个蹒跚学步的婴儿。那么对于一个婴儿提出成人的要求,无疑会打击其本身的成长性,这是得不偿失的。
网络上对于在这个环节中出现的精神科医生喊打喊杀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我们咨询师本身的焦虑。我们义愤,急于划清界限,指责这位医生,标榜自己是多么的遵守伦理道德规范。那是因为我们生存的、发展的焦虑被触动了。又有许多讲不清道不明的恐惧与妒忌夹杂在其中,急需要表明一些态度、一些立场来防御,急需要一个靶子来疏解自己的苦闷。在义愤填膺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停下来,切莫急着秀优越,把自己的不安投射到这位医生身上。
除了对薛之谦说声抱歉,我们还应该做点什么呢?先对这位医生宽容些吧,,很不好过。他或许本着想帮助明星,宣传心理咨询行业这个角度出发,做了吃螃蟹的人,却引发了海啸般的指责,被贬低得一文不值,对于一个勤勉工作认真行医的他来说有点残忍。
另外,我真的很想规劝谦谦去做心理咨询,鉴于他现在的状况。毕竟我也是听着他的《认真的雪》长大,买过唱片支持,和他握过手还想着要不要去看他今年5月份演唱会的小迷妹。我还记得他手心很温暖,眼睛笑得弯弯的。在节目的结尾,谦谦明确表示自己的确有些抑郁倾向,而且必须沉浸在这种情绪中才能写出歌。一旦他觉得自己需要这种抑郁的感觉,就会越陷越深,就算他无法脱离这种状况,也需要专业的咨询师来帮他踩刹车。
这毕竟是一次全新的尝试,有些争议也未尝不可。咨询行业的未来是光明的,但我们必须小心谨慎,永远不要忘记希波克拉底誓言:“无论至于何处,遇男或女,贵人及奴婢,我之唯一目的,为病家谋幸福。凡我所见所闻,无论有无业务关系,我认为应守秘密者,我愿保守秘密。”
特别声明:本公众号素材仅供大家学习参考。如对内容有任何异议,欢迎与小编联系交流。
各位朋友,欢迎点击页面最下方阅读原文登陆上海心灵花园心理咨询中心医访交流平台http://www.soulgarden.cn/ 和wap.soulgarden.cn/我们会及时给予关注并回复。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