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向标周末版-第七十四期:评《少年巴比伦》
《少年巴比伦》得分6.1分
1. 大旗虎皮:8分
北京大学教授。
影片关注大工厂时代中的爱情故事,同样交织了激情和失落,但与大量致青春的老旧模式不同,作品携带着中国电影罕有的魔幻色彩。
2.magasa:7分
《虹膜》电影杂志主编,“虹膜”微信公众号(IrisMagazine)运营者。
在上海国际电影节看的,两年过去了,记忆犹新。这几年关于国营工厂没落的电影渐成风气,有待从整体上来探讨。董子健奉献了他个人迄今最佳的一次演出,而李梦的角色白蓝也让人回味,你无法不把她和《阳光灿烂的日子》中的米兰联系起来。
3.tyger tyger:7分
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中文系硕士导师,电影学者。
不必期待太高。但得承认,片子的前半段多少抓住了我,八〇九〇年代三线小城工厂特有的颓败气味,青年子弟毫无来由的爱、恨和没心没肺。至少没有落时下那路青春片的窠臼。
4. 独孤岛主:7分
电影文化研究者,选片人。
魔幻地建立了一个非常私人视点的转型期工厂青春史,当然有生涩的毛病,仍不失气韵充足。
5. 桃桃林林:6分
影视自媒体人,运营微信公众号“桃桃淘电影”、微博“桃桃淘电影”、优酷视频“桃淘好莱坞”和“本周院线新片”。
作为新人导演作品,影片还是蛮多惊喜的,整体都有一种玩的心态。加上文本本身的基础很好,那个下岗之前的狂欢期,闲汉们的桃花源。虽有瑕疵,仍值得一看。另外,片中蛮多《阳光灿烂的日子》的影子,虽然较之还差了很多。
6. 徐元:6分
电影媒体人,曾任《电影世界》主编、时光网及《大众电影》副主编,现为《人间电影大炮》制作人。
问题很多,毛病很大,又像魔幻喜剧,还要残酷青春,可是弄得非常不兼容,唯一可贵的是,那份年代感还原了。所以,比《万物生长》和《恶棍天使》都可爱了许多。
7. 悉尼卡通:5分
影视剧编剧,影评人。
取材是青春片里很难得的工厂青年,虽仍难以摆脱青春恋情叛逆母题,但难得的是,中间弥漫的腐败感和无聊感。好,夸的话就到这里,且这些好处,都是来自原著的。原著的好处太多,但改编者成功地把它们都改没了。武断地讲,改编者完全不了解《少年巴比伦》原著成长的土壤,完全不了解当时的社会氛围,完全不了解路小路彼时情绪的来源,所以——只能靠套路解决问题了。为原著惋惜。
8. 风间隼:5分
影评人。
过分沉溺在一个小青年对国营工厂的记忆中,说喜剧和魔幻都不靠岸,现实题材又显得太单薄,反而把时下青春片的各种重口味学了个齐全,这都是无法推到审查制度头上的内伤。最后一个镜头想整点沧桑感出来,倒是让人乐出声来了。董子健还是不错,新一代男星中的佼佼者。
9. 大奇特:5分
欧美老电影爱好者,DVD收藏发烧友。
好的方面只是拥有原著基础,主要演员靠谱。改编剧本却没能提炼原著,出来一盘散沙,一种火急火燎赶的感觉。表达国营体制的衰落,缺乏底蕴,工人也脸谱化,青春又苍白无力。喜剧处理也用力过猛,与《钢的琴》等中国工厂特色魔幻现实主义片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10. 西帕克:5分
影评人,电影媒体从业者,蓝光收藏爱好者。
经过背景抽离,非常卡通化的一部青春片。但经过这样的处理之后,也让本片的真实感和代入感大打折扣。使用了大量成长题材的俗套桥段,整体无出彩之处。
影向标周末版-第七十四期:评《我的诗篇》
本片因评分人数不足5人,故不统计均分,也暂不进入总评分表。
1. 刘宇清:7分
电影学者,西南大学文学院教授。
既是对一场诗歌朗诵会的影像记录,也是对诗朗诵的电影改编。信息足够丰富,但深度稍嫌欠缺。“群像难工”,集合六位诗人拍一部大电影,不如为每一位诗人拍一部小电影。打工诗人的诗歌、生活以及“背后的故事”是一座蕴含丰富的矿藏,我们需要三吨炸药才能炸开,而《我的诗篇》只是一段引信。
2. 独孤岛主:6分
电影文化研究者,选片人。
关注底层社群的身心状态,并以诗歌串联,当然这里比影片本身精彩的永远是人。
3. 胤祥:1分
电影学者。
且不说编导完全外行,缺乏对影院纪录片基本形式和语言的掌握,最令人气愤也是令人毛骨悚然的是编导完全不知纪录片伦理为何物。无法接受这种以贩卖底层甚至坐视惨剧(就不做更恶毒的推测了)发生的自恋和道德绑架行径。诗并不因为诗人的身份而更有正义性或文学性,电影也不因为其题材而可以不去讨论手段,遑论方法和技巧。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