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传统绘画构图与摄影构图
构图是画面形式的处理和安排,就其实质来说,是解决画面上各种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空间关系,把它们有机地组织在一个画面上,使之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摄影构图与绘画构图虽都采用“平面构图法”,均是以二维空间表现三维空间,但在构图方法和程序上则相差甚远。绘画是先设计构图――以主观为主;摄影是先选择构图――以客观为主。绘画构图可以主观地任意取舍,按设计好的构图去进行创作;而摄影构图需直接用照相机取景器和镜头进行现场构图,以客观为主,适当取舍。因此可以说“绘画是加法构图,摄影是减法构图”。这表明了摄影在构图取舍上与绘画构图的取舍有着质的区别。因此,对摄影师来说,构图是将自然界的“形”变成艺术的“形”的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置于构思和具体表现方法之中。
摄影构图就是要研究在摄影画面上形成美的表现形式结构。经典的表现形式结构,是历代艺术家通过实践用科学的方法总结出来,是适合于人们共有的视觉审美经验,符合人们所接受的形式美的法则,是审美实践的结晶。吸收前人的经验对摄影的形式表现将产生积极的作用。形式美的表现形式在摄影中也称摄影构图,而摄影构图无非就是取舍光影的构成,色彩的构成,点、线、面构成的一种选取方式。
大自然是没有边框的。把大自然的景物拍下来,不是景物的再现。而是一个再创造的行为。照片的边缘决定了照片的内容,断章取义是摄影者的工具。画框也为两件事物建立起一个关系,带来了原来不存在的对比。画框的重要性是因为有了画框才有构图的需要。以人文社会为题材的作品可以用故事来吸引观众。而风光摄影里的构图不单为画面带来吸引力,它也是用来表达内涵的视觉语言。
1、构图的目的
记得一位法国摄影家说过:我们不能像画家一样创造形状,但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简化,以使它清晰易见。
构图的目的是把构思中典型化了的人或景物加以强调、突出,从而舍弃那些一般的、表面的、烦琐的、次要的东西,并恰当地安排陪体,选择环境,使作品比现实生活更高、更强烈、更完善、更集中、更典型、更理想,以增强艺术效果。总的来说,就是把一个人的思想情感传递给别人的艺术。
每一个题材,不论它平淡还是宏伟,重大还是普通,都包含着视觉美点。当我们观察生活中的具体事物,如某一人、树、房或花的时候,应该撇开它们的一般特征,而把它们看做是形态、线条、质地、明暗、颜色、用光和立体物的结合体。通过摄影者运用各种造型手段,在画面上生动、鲜明地表现出被摄物的形状、色彩、质感、立体感、动感和空间关系,使之符合人们的视觉规律,为观赏者所真切感受时,才能取得满意的视觉效果。也就是说,构图要具有审美性。正象罗丹所说的“美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作为摄影者,不过是善于用眼睛观察大自然并把这种视觉感受移于到画面上而已。但构图不能成为目的本身,因为构图的基本任务,是最大可能地阐明艺术家的构思。
拍摄很多大场面的照片,尤其是草原、大海这些看上去很宽广的风景,我们只要寻找视觉中心点,通过形、色、影的精简,加上黄金分割的理论,在构图中排除影响主题表达的因素,才可以站在新的高度审视自己的构图。这张照片就是通过中焦镜头排除周围影响礁石排列的元素,图中的礁石大概处在黄金分割点上,而画面下方的流动海水也出于黄金分割位置,整个画面通过海水与礁石的布局成1/3分成。
2、创作与构图
摄影创作离不开构图,就像写文章离不开布局和章法一样,它是作品能否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它是凌驾于技法之上的一种创作。当一个摄影者的头脑被一个真实的情感意象所吸引、占有,又有能力把它保留在那里并用视觉形象表现出来时,他就会创造出一个好的构图。构图也是摄影者表达审美观念的一种手段。
二、黄金分割与三分法则
1、黄金分割
“黄金分割”是一种古希腊人发明的几何学公式,遵循这一规则的构图形式被认为是“和谐”的,在欣赏一件形象作品时这一规则的意义在于提供了一条被合理分割的几何线段。对许多画家、艺术家来说,“黄金分割”是他们在创作中必须深入领会的一种指导方针,摄影师也不例外。
“黄金分割”公式可以从一个正方形来推导,将正方形底边分成二等分,取中点X,以X为圆心,线段XY为半径作圆,其与底边直线的交点为Z点,这样将正方形延伸为一个比率为5:8的矩形,(Y点即为“黄金分割点”), A:C = B:A = 5:8。幸运的是,35mm胶片幅面和全画幅感光元件的比率正好非常接近这种5:8的比率(24:36 = 5:7.5)。
画面中儿童的头部和眼神基本处在黄金分割点的范围内,所能起到的作用是避免人物居中显得呆板,突出眼神位置,因为黄金分割点往往是视觉中心点。
2、三分法则
“三分法则”实际上仅仅是“黄金分割”的简化版,其基本目的就是避免对称式构图,,这往往令人生厌。在下图中可以看到与“黄金分割”相关的有4个点,用黄点标示。用“三分法则”来避免对称在使用中有两种基本方法。
直接参照图示的4个“黄金分割”点。例如,设想我们看到了非常引人入胜的风景,但缺少具有优美几何结构的被摄主体,这样拍出来的照片只会是一个空洞乏味的场景。试着寻找一个与这种单调的环境形成鲜明对比的物体,并将这一被摄物置于黄金分割点位置,这样照片就有了一个明显的锚点,并将观众的目光由此出发引导至整个风景。
3、井字形构图
黄金分割法也衍生出井字形构图法(也称三等分法),也就是说只要将画面用两条水平线分成三等分,再用两条垂直线分成上下三等分,从而使画面被分割成为9个相等的方块,4条分割线出现4个交叉点。
不过通常摄影者就在这四点上选择一处作为主体的最佳位置,将画面最重要的部分安置在这些重点,自然能够吸引人们的视线。画面右端那些交叉点,一般被认为是最强烈的。
这张照片看上去虽然竖线条与横线条构成了井字形,但图片中还包括了对角线构图和框架型构图的影子,也包含了黄金分割的含义。所以说构图不单单是一种形式,而是多元化的形式。
4、对角线构图
对角线构图是指影像在画面上呈对角的方向分布,这种构图在绘画作品中经常见到,对角线构图的特点避开了左右构图的呆板感觉,形成视觉上的均衡和空间上的纵深感。
对角线构图实际上也是“黄金分割”的另一形式,其基本思想是提供了一条指引你视线的引导线,较为理想的是某两个边角之间的连线。但这种对角线如果是单一的直线往往会很平泛而令人厌烦,所以总要在图中有某种点缀。
对角线有时候是一条线,有时却是由点组成的线,或者说可以是一个色块,不要拘泥于形式。通过景深运用消除线条的不必要的清晰度(使线条脱离物质本质,变成纯粹的线条)来达到构图的目的。
和S形构图一样,不能被对角线所迷惑,黄金分割点才是这个构图的本质,而对角线只是增加了画面动感,打破了静止产生的枯燥感。
5、框架型构图
框架型构图就是用类似镜框或者窗口之类的东西对画面进行分割,构成很有意思的画面,同时产生较强的空间感和视觉冲击力。
有时在我们看到的场景中有一个引人注目的被摄主体,但往往由于主体周围杂乱的环境分散了观众的注意力而削弱了主体的吸引力,使照片最终的效果令人很失望。试试寻找一个能够排除杂乱环境干扰的天然画框,使观众注意力集中于被摄主体,如利用主体周围的树枝或门洞,形成一个天然画框从而使中间的主体更为突出。
构图中所包含的形式感太多,而自然界中形的本质又无法改变,那么通过这样的构图来改变被摄体的大轮廓则是一种手段。我们可以看出山峦还是三角形,长城的曲线还是小S形,这些不可改变的因素被一个大框架所改变。
就地取材,善于观察都是创作中寻找构图的一种经验积累和智慧的发挥。
如果非要从这张照片中寻找黄金分割的影子,还是可以看出,在构图中作者把大面积的暗部安排在黄金点的斜下方,按面积来计算黄金比例,当然拍摄的时候并没有过多的思考,只是摄影师的审美意识中潜存的拍摄习惯。
微信名:马田影像传媒
微信号:mtdc365
铂锐官网:http://www.progreyusa.com
技术论坛:http://www.caimage.net
淘宝专卖店:http://020martin.taobao.com
铂锐风光摄影基地Q群:328537515
↓ 点击下方的原文链接,可直接进入“马田影像传媒” 官方微店,下单购买铂锐滤镜及其他高端摄影器材装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