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米婧氏总代梦琪V:991869776
小编备注:做微商免不了要拍照,往专业了讲就是摄影。拍产品、拍人、拍美景......总而言之,照片拍得好,个人形象也打造得好,自然卖货也更加容易了。那说到底怎样才能用一部手机拍出大片的感觉呢?下面的时间就交给韩洋来分享啦!
大家好,我是韩洋。我喜欢拍照,不管是自拍还是拍物,拍景色,我觉得拍照是我们最直接可以留住回忆的方法。但是对于摄影拍照,很多宝宝都有同感,明明是同一个地方,她能拍出味道,我拍的却没有什么美感,感觉都辜负了美景。是不是有这种感觉。
其实我了解韩洋人的朋友,都知道韩洋很热爱生活,想把生活中每一个动人的瞬间都用手机记录下来。
只是因为缺乏一些拍照的基本意识和技巧,所以拍出来的照片才不太令自己满意。
咱们言归正传,大家有没有想过:眼睛看东西,和手机镜头看东西,是一样的吗?
人眼看世界,就像摄像,一切尽入眼帘;而手机的镜头看东西,是只框取了世界的局部。
不管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拍照只能留下框里面的画面。
但外部世界却常常是纷繁、杂乱、包罗万象的,所以拍照的第一步,就是在混乱中去建立一种美的秩序,这就是取景。
通过这种秩序,我们才能向大家传递出自己在那个瞬间,感受到的兴奋、平静或惊异的情绪。
打个比方,你如果歪着头看世界,并没有什么感觉,可如果照片上的主体物是歪歪扭扭的,你会直接感受到一种明显的不平衡感和无序感。
那我们该怎么做呢?马上来学习三大类符合美学原理的取景方法,第一类是”数字“取景法。
去旅游看到美景时,大家都会忍不住掏出手机拍照。可是,在按下按钮前,你有想过该如何取景吗?
其实有一些法则,天生就符合我们视觉上的审美规律。如果在取景上顺应规律,就更可能拍出一张舒服的、美的照片。
一、三分法
首先是横的三分法,即把画面按水平线切成三等分。
这种取景方式非常适合山川、湖泊等自然风景。
大家可以看到,树林和雪地的交界正好在第一条三分线上,树林顶端和后面的交界正好在第二条三分线上。
当你用三分法去取景的时候,会给人一种稳定、平衡的美感,而不是无序的杂乱感。
除了横着用,三分法也可以竖着用:
你可以把人放在三分线的位置上。
它给人一种愉快的宽松感。
除了人,拍物时也可以用竖三分法:
这个时候,可能很多人就会问,老师,你说拍人用三分法还好理解,可是景怎么就这么巧,能用三分法呢?
因为记录美其实是需要代价的,你可以多跑动,往前走,往后退,往上移到镜头,或者蹲下来取景。
哈哈,你看,这个小哥为了拍照也是拼了。
所以呢,很多时候,你在朋友圈看到的随手拍,并不是真正的随手拍。面对同一个场景,ta尝试了很多不同的角度,才最后出来一张好看的。
三分法还有一个综合使用方法:九宫格。
九宫格=“横的三分法”+“竖的三分法”。
如果我们拍摄的主体,能放在中间的四个点上,也能让人感到很舒服。
大家这时候又要问了,老师,这是拍物,那拍人呢?是一定要把人或物卡在这个点上面吗?是人的头呢?还是手呢?
其实这四个点并没有那么死板,可以是人的脸,也可以是身体,而且只要在四个点的周围,就可以了。
很多手机都自带九宫格,我们要好好利用。
比如iPhone(苹果手机)就可以从【设置】——【照片与相机】——【网格】,然后打开【网格】,就会有九宫格了。
二、对称法
首先是左右对称,这尤其适合于大气的建筑,比如咱们北京的故宫:
还有国外常见的大教堂,无论你在里面还是外面,都可以试着抬头,拍一个对称:
为什么对称法让人舒服呢?
大家想想,人的身体、五官、还有自然界的植物、动物,其实都是对称的。所以对称是一种力量的均衡、视觉上的完美无缺。
除了可以找左右对称,咱们还可以找上下对称:
拍上下对称时,要把手机放到地面上去取景。
这时,手机要垂直于地平线,并且可以把手机反过来,让镜头更靠近地面,变得更低。
除了河流和水池,建筑物地面的反光也一样能产生上下对称:
还有下过雨后的路面积水:
虽然这不是完全的对称,倒也别有一番意味。
当然,我们还想到一种更常见的对称,那就是门。
没错,来看看下面这些照片。
像上面这张照片,人刚好是放在中间的对称轴上的,就很突出。拍人也可以用对称法。
下面这张是以对称为基调,再加上一点小变化的。
虽然这不是完全的对称,但因为有了这个房顶和门的基础,书也基本对称,所以充满美感。
这是在日本,大爱是不是感觉还是要去到一些本来就美的地方,才能拍出好看的照片。
这其实不一定,我们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既充满烟火气,又不乏秩序感的对称,比如地铁。
大家下次可以多留心一下。
好,三分法和对称法就说到这里。
事实上,我特别想强调:这两种方法,都是在帮助我们建立一种稳定的、美的秩序感。因为,水平或垂直的线条,天然的就具有一种美感。
而歪歪扭扭的照片,比如下面这张图,是会让人很难受的:
随意倾倒的凯旋门容易给人以一种不稳定的感觉。所以在不太会取景的时候,就可以先试着把横平竖直拍好。
这张照片到底是拍人还是拍凯旋门呢?
大家应该会说,当然是凯旋门啊,这些人我不认识的。
但是画面里面有很多杂乱的元素,比如人、车,让人不知道该把视线投向哪里。没事,下次一定能拍得更好。
现在总结一下:
说真的,这样的方法是不是有些套路呢?
对于高手而言,因为早已融会贯通,所以只要凭借多年练就的技术、审美和感觉,就能拍出一张出色的照片。
可是对于新手而言,这是一条入门之路,可以帮你快速建立起一定的审美习惯,等熟悉之后,才能去打破常规,拍出自己的风格。
同学们之后可以多带着三分法的眼光和意识去取景,也多寻找生活中的对称美。
接下来是第二种:引导取景法。
每个人的朋友圈都有两种朋友,一种刷到ta的照片时,总是让人赏心悦目;一种刷到ta的照片时,让人想快点滑过去。
来看看这张照片:
可能大家会觉得光影很美,因为树上有绿叶,地上有黄叶,所以就拍下来了。
但这张照片有这样一种特点,就是不知道该看向照片中的哪里,或者是看向哪里都差不多的感觉。
平庸的照片传递给观赏者的是一种混乱的视觉指南。
而美的照片,却像一个可靠又富有经验的向导,告诉你“请看向这边”,不知不觉中就给你一种秩序感。
也就是说,照片是可以引导观赏者的视线的,让他们一眼就看见我们觉得美的事物,或人,这就是“引导取景法”。
一、搭画框
第一种是“搭画框”。
这是中国的古典园林特别爱用的。
面对这个画面,人会很自然地从这个画框里望向深处,这就是一种让观众集中视线的方法,也就是搭画框。
来看一个具体的例子:
其实第一张也不错,但是第二张妙就妙在,摄影者给照片搭建了一个画框,从而引导观赏者看了过去,就像在看一幅画似的。
窗户是最常见的画框。
同样地,我们去旅游景点的时候,可以找到更多样的画框。
另外,我们在“数字取景法”里谈到的门,也是一种框。
直接利用身边现有的窗口或洞口,也是在搭画框。
同学们可以多发掘身边的这些画框。
二、找纵深
纵深这个词看起来很难,其实就是指的照片中给人的一种延伸感,最常见的就是道路:
你很容易就顺着道路所汇聚的线条看过去,视线变得集中,而不会在画面的其他地方游移。
这种延伸的线条还会给人以空间感,由近望向远处,富有意趣。
如果你拍摄的主体(上面这张图是人)刚好在汇聚线上的交点那里,那么大家就更容易看到这个人。
这是一张抬头望天所拍摄的极高的摩天大楼的照片。建筑物外部的线条汇聚在一起,也形成纵深,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还有一些火车和列车的轨道、走廊、回廊和电梯,都容易制造出纵深感。
这个时候会问:老师,电梯怎么会这么陡峭?啊,这个角度不是趴着照的吧?
哈哈,还是那句话,我们可以试着把手机往上移,往地上放,多前后走动一下,去看看怎么更有纵深的感觉。
“搭画框”和“找纵深”都是在引导观众的视线。
再提醒一下,如果你是要突出画框中的人或物,可以在手机屏幕上点一下那个人或景物,让镜头聚焦于人物上。
总结一下:
好,这就是引导取景法。
因为有了你的引导,观赏者会集中视线,他们的目光不再混乱疑惑,从而建立了一种秩序感。
接下来,我们来讲一种建立更高阶的秩序感的方法——意蕴取景法。
“数字”取景法是从混乱的外部世界找出一种审美秩序;“引导”取景法是通过导引,让观赏者的视线不再混乱疑惑。
“意蕴”取景法是通过赋予观赏者一种想象的空间来建立更高阶的美感。
意蕴取景法也主要分为两种:
一、留白
或许我们都知道留白是咱们中国古典文化中常用的手法,但感觉有点玄。
我们就按最简单的来理解,留白——留有空白,体现在摄影里,就是做减法。
除了你拍摄的主体,多给画面留一些空白部分,比如干净简洁的、颜色单一的天空、墙面和地面等。
很自然地,因为没有其他的元素干扰视线,第一张图,我们会把目光放到小鸟和建筑身上,第二张图会把目光放在人身上。
天空、墙面、湖面都是很好的留白背景。
无声胜有声,虽然没有把话说完,没有把画面填满,却反而生出更多的余韵和感觉。
我们拍建筑的时候,也可以用留白的方法,比如只取顶部来拍,其他大面积都用天空来填满。
大家发现了吗?留白的时候,其实不用拍全你的主体,这个建筑就只拍了局部,包括刚刚那种小鸟站在建筑物上,也只拍了局部。
这种局部的手法,让人有一种新鲜感和陌生感,因为我们很少这样看世界。
对了,我们拍自己喜欢的一个小物件,同样也可以使用留白。
下面一组图,同样是拍茶具,用的却是不同的方法。
这就是给画面做减法,同学们,知道了吧。
二、动静对比
除了留白,还有就是动静对比,王维的“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就是典型的从动静对比中产生美感的唐诗。
一动一静,想象的空间一下就出来了。
我们来看一组照片就明白了:
两张照片,都是抬头拍的建筑,可是第二张因为多了一架动态的飞机,瞬间产生了一种趣味。
在动与静中,正是有一种平衡的张力,才让人感到舒服。
这张也是同样的动静对比。
除了小鸟和飞机这些偶然的“动”,更简单的方法是在画面中加入运动中的人。
这时候,就要开启手机的连拍功能了,或者一直按住拍摄键也行,都可以拍出一堆连续的照片。在这一堆照片中,你总能找出比较完美的那张。
我听过一个关于拍照的笑话。有一个男生总是把他的女朋友拍得不好看,所以他女朋友勒令他,以后拍照的时候狂拍1000张。这样的话,最后她总能选到一两张满意的。
其实这个笑话不是个笑话,因为我以前和我闺蜜也经常这么干,就是这样的。
刚刚你看到的图,大家猜这张照片花了多少时间?
在20分钟里,拍了150张,虽然雪山很美,可是风也很大,主人都快被吹晕了,最后才选出大家刚看到的那张照片。
这看上去虽然是个笨方法,但其实是以量取胜,也是有道理的。
想要加入动态的人,就不能按我们平时拍照时那种僵硬的姿势,而要走动起来。
这就是用留白和动静对比来取景。
到现在,我们已经学习了数字、引导、意蕴三大取景方法了。
这三种方法其实是从三个方面来让照片建立秩序感,产生美感。
另外,三分法和对称法是从平面的、二维的角度来讲的;而搭画框和找纵深,是从立体的、三维的角度来讲的;留白和对比,是从照片主题的艺术原理上来讲的。
说了这么多,我们来欣赏一些用手机拍出来的照片吧。
IPPA(IPhone Photagraphy Awards)是全球第一个苹果手机摄影大赛。虽然是用手机拍照,但是获奖作品的质量毫不逊色于专业相机,马上来欣赏一下获奖作品:
一、数字取景法
下图是典型的三分法,清爽又有秩序:
再来看看对称法。
这张不只有对称,还有纵深呢,甚至还有石头的影子形成的画框呢。
再来看看这一张:
这张照片好就好在首先视角很陌生,是俯拍的,而且拍摄者抓住了这种生活中的对称,很有趣味。
二、引导取景法
来欣赏下面这张:
这张是什么啊?
是透过飞机上的窗户看云海,这不算是典型的画框,它只取了画框的一部分,相当于把画框破掉了。
由此也让你生出了一些联想,比如你刚刚问的:这是什么呢?这就是好照片的特点。
大家来分析下这张照片。
是不是既有对称,又有纵深,完美。
三、意蕴取景法
我们一般拍植物,都是拍全部,很少放大拍局部,但是这张照片,只拍了花朵的局部,用白色干净的墙面来衬托植物,很有味道。
再来看看这一张:
大家知道这张照片怎么拍的?
这张照片的场景就是寻常的、城市里起雾时候的景象。但如果你把天空中的小鸟遮住,画面就会变得很枯燥。
正是城市里静止的钢筋水泥,和自然界中这种生气勃勃的小鸟,形成了一种有趣的动静对比,才让这张照片变得很特别。
怎么样,是不是看到了手机摄影的潜力呢?
现在请同学们来做一道选择题,请先看下面的图片,然后回答问题。
请问该照片使用了哪种取景方法?
1.留白,2.纵深,3.对称
Bingo,向前延伸的道路给人一种纵深感。
那么这张呢?
请问该照片使用了哪种取景方法?
1.对称,2.三分法,3留白
Bingo,作者用大面积的天空来衬托椰子树,也没有把椰子树拍全,留下了想象空间。
都答对了吧?其实除了讲的这些,同学们也可以自己去混搭取景方法,看看可以产生怎样的效果。
好,总结一下今天的内容:
除此之外,还想给大家一些摄影的细节上的提示。
除了理论,手机摄影也非常强调实战,希望同学们能运用今天所学,去实践一下。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