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作的精彩之处,在于构建了一个宏大的古董江湖。
它虚构了一个古董界掌眼的权威组织,五脉。
即五大鉴宝家族,各自有各自的专攻门类,有看瓷器的,有掌字画的,等等。
而雷佳音饰演的许愿,则是五脉之一许家的后人。
不过,这一脉的名声在他爷爷辈就已经毁了。
结果被当成汉奸给毙了。
直到90年代,中日关系交好,日本人后代顺势归还了佛头,并指名要还许家的后人。
当初送给日本人的佛头是假的,爷爷不是汉奸。
但真佛头又在哪里?
与此同时,另一个鉴宝世家的海归少爷药不然(李现饰),也插手了进来。
两人踏上了寻找真佛头的旅程。
原作的精髓,本就在于富含着大量的文史底蕴和鉴宝知识。
不说,又少了趣味。
既增强了古董鉴宝的魅力,又削减了文史考据的枯燥。
其中最精彩的,是俩男主比赛鉴宝那段:
伴随特效的,是机关枪一样突突快的台词。
听得人热血沸腾:我大中华文化果然博大精深啊。
但,也就这些了。
「这是上个世纪拍的电影吧……」
虽然剧本有成熟的小说做底,但囿于电影的容量有限,还要刨去一定量的奇观展示。
原作里宏大的世界观与庞杂的人物线索,无法做到面面俱到。
对于这一点,主创是有自知的。
所以,他们删繁就简,裁去大量的支线补充和细节铺垫。
只保留了最核心的一条寻佛头的主线。
可如此一来,必然少去了原作中的许多精彩之处。
于是,又加入大量不相关的戏份,用来强化这条主线。
看似是向观众投其所好,却又完全是照搬商业套路,点到为止,毫无新意。
好,来两拨人拿刀互砍。
好,片中的盗墓解谜、机关逃脱的戏份大大加重。
一瞬间,仿佛让人以为在看《寻龙诀2》。
一切仿佛都是「大数据」计算好的。
情节张力看起来保住了,节奏上也毫无尿点。
葛大爷的角色一有头发,这片就悬。
的确,这部电影的感觉,也和葛大爷片中的发型一样。
要你大爷,就有你大爷。
就那最后喊爸认亲那场戏,堪称全片最出圈的爆笑段落。
可这些喜剧段落,跟剧情没关系,跟角色没关系,跟原著特色也没任何关系。
它分分钟让人出戏,像是一段没来由的小品串场。
根本不属于这部电影,也不属于「古董局中局」这个IP。
那李现,就贡献了全部的颜值。
说实话,李现的表演,出戏是算不上的。
但出彩,也是算不上的。
而李现只演出了角色的外在特征——「高冷精致帅」。
我很丧,也很萌。
我看起来是窝囊废,但其实身怀绝技。
但他们的精彩表现并不是在融入这些角色。
这就好比是把《刺杀小说家》里的关宁,《绣春刀2》里的丁白缨,《让子弹飞》里的汤师爷……都凑在了一起。
这就成了实际上的「没有」。
所以就给人一种「没有人物,只有人设」的感觉。
观众仿佛看了个密室逃脱的解说。
演员的好演技,也就失去了所有的意义。
看完这片,最多人吐槽的是:
却又练就了一身的鉴宝本事。
谁教的?胎教么?
实际上,这些疑问在剧版和小说中都有解答。
但我相信很大一部分观众是没看过原著的。
这一关键信息的缺失,很容易让观众感觉到逻辑不通畅。
难道让他们都在看电影前,做预习?
但为了强化那些商业套路,却连基本的主线逻辑都没顺清。
同样地,在主题上,电影也犯了舍大取小的问题。
取了鉴宝解谜的「小局」。
自始至终,防的、破的,都是「人心」。
只有摸透了人心,才能让该破的人破,该陷落的人陷落。
但找了一圈,发现那个「假佛头」,还就裹着个「真佛头」。
砸了,日本人佛头为真,汉奸之名可能坐实。
不砸,日本人佛头是假,汉奸之名果断洗清。
爸爸为什么到死,也要守护佛头的秘密?
其中的抉择,才是展现人性的高光时刻。
许愿最后那一锤,锤的仿佛是理所当然。
总之,6.4分的成绩,的确是与《古董局中局》相符的。
它有爽快的一面,也有浅薄的一面。
它有精彩的一面,也有遗憾的一面。
作为一部商业爆米花片,它似乎是合格了。
但问题是,它只是一部爆米花片。
就好比是鲍鱼的材料,做成了酱香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