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电视到电脑再到手机,从最初经典的4:3到16:9,再到电影宽频2.35:1,吃瓜群众的观影体验一直在发生着变化…
比如《布达佩斯大饭店》的1:1+4:3+16:9的混合构图,《我不是潘金莲》的圆形+方形构图。
一部好电影,一定有着它独特的构图技巧和叙事方法。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电影中的构图技巧。
构图技巧描述的是导演在拍摄一场戏时,定位、组合、安排及观看被摄物体在画面内的位置的方式。
今天我们就从拍摄的戏剧性角度、斜角镜头、画面留白、视线引导等几个方面来浅析一下电影构图技巧。
摄影机的角度对于一个镜头的意义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戏剧性角度可以强化一场戏的情感冲击力。
摄影机的低角度显示角色和物体的高大有力。摄影机的高角度赋予角色低姿态,好像观众正在俯视他们。
极端角度就是夸张了的戏剧性角度。
极端的低角度可以起幅于被摄物的脚下,朝天拍摄。
极端的高角度可能是在高耸的办公大楼上向下观看,俯瞰人类的渺小。
鸟瞰视角是一种极端角度,就是把摄影机直接置于场景的上方、径直向下拍摄。
地平线倾斜,一般指是的将摄影机稍微向一边倾斜,通过环境的不稳定感给观众传达角色不稳定的情绪,增加镜头的张力。
这种角度会让画面失去平衡感,通常在表现不安、暴力、惊险、醉酒等情境,也能在表达疯狂、丧失方向感、药物对精神的影响或气氛改变时采用。
当存在醒目的水平条线和垂直的线条时,这个技巧最具表现效果,摄影机倾斜的角度会得到强化。
因为我们的眼睛看任何物体都习惯直上直下,所以由于倾斜的地平线而产生的斜线会立即引起我们的注意。
留白是摄影构图中很常用的方法,留白能够让画面变得更加简洁,重点突出画面中的主体,以营造简洁、意境丰富的画面,留白其实也是减法构图的一种方式。
在摄影构图时给画面背景多留些空白部分,如单一色调的背景,它们可以是干净的天空、路面、水面、雾气、虚化了的景物等,不会干扰观者视线。
举个例子,当灰姑娘被后妈赶到阁楼上去的时候,画面切换到了一个大全景,昏暗的阁楼上空空荡荡,只有一些破旧的家具,灰姑娘在画面中仅占很小的一个点。
这个场景就很好的运用了“留白”技巧来凸显灰姑娘在失去父母后的孤独,而从屋顶洒下来的一束光更是运用得恰到好处,促使观众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了主角身上。
导演可以用这样的方式构成一个场景:运用场景内的被摄物体来将观众的视线引向一个特定的物体、人物或者画面的某一处。
视线引导通常需要通过利用较长的物体(一排栅栏、一条蜿蜒的道路)来完成,这个技巧可以使观众在面对一个复杂的场景时明白自己应该看向何处,或者出于美学方面的考虑。
三人、四人构图是一种很有效的技巧,它可以通过人们自然的眼神使一个场景中的被摄体之间彼此发生关联。
出自天性的构图感觉通常使我们在看三角形的物体或者三个物体的组合时感到和谐。
在演员不多的场景中,或者当表现两个演员时和一个物体、两个演员和背景的影像符号时,这种技巧非常有效果。
在含有三个以上角色的更为复杂的场景中,把每一个演员分隔成各自独立的“三角群( triangle group ) ”是一种有效的处理方法。
在每个镜头、每个场景之中,导演都有机会通过构图增加场景的层次。
后景中的物体能强调暗示的含义,或者延伸中间场景中的层次。前景物体能显现出对纵深空间的强调。中间层次物体能用于分离前景和后景的层次。
为了增加效果,还可以设置内部画框,我们在银幕上看到的画框是被电影摄影机的画面边框所限定的,这个边框叫做外部画框,电影制作者可以在画面中增加一个内部画框,比如一扇窗户、一片灌木丛、一扇门等等。
这种效果能够将角色剥离出来,即使他们处于画框中较远处。而且可以使内部画框中的人物从一群在开阔空间中边沿的角色里脱颖而出。
这个技巧有利于增强场景中的细节。
要知道,一个电影化的镜头并不是简单地对着一张脸或者一个物体,让摄影机拍下来就可以了。场景中的每个细节都能被用来改变观众对于故事或电影语境的感觉,每个构图设置都能用来表达电影人物的处境和情感。
以后在看电影的时候,你也可以通过对画面构图的分析,来理解电影所表达的语境意义,也许能够更好的了解导演想要表达的思想。
不知道过年大家有没有跟家人朋友们一起去电影院看贺岁片呢,小编在这里祝大家在新的一年发大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