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新中国第一部电视连续剧《敌营十八年》的导演,全民收看,万人空巷;他执导的1987版《红楼梦》被誉为中国电视史上的绝妙篇章和不可逾越的经典;他担任总导演的1994版《三国演义》成为中国拍摄历时最长、投资规模最大的历史电视剧。他是新中国第一代电视导演,见证了中国电视剧事业从丑小鸭到白天鹅的蜕变--
他就是电视艺术家、我们的恩师王扶林导演。
1979年,王扶林导演随广播事业局(广电部前身)组织了一个广播代表团赴英国访问电台和电视台,在英国的BBC广播电视公司的发行部王导看到了该台把世界各国的名著包括英国的名著都搬上了电视屏幕,改编成了电视连续剧,这给了王导极大的刺激,心想:为什么我们不能把中国的名著改编成电视节目来向全世界发行呢?但是,当时中国处于百废待兴的情况之下,觉得又不可能。回国后,王扶林导演认为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中央电视台没有这个条件,作为他个人来说也不敢想,去做这个事情只是一个畅想。
有天,遇见中央电视台主管文艺的副台长洪民生,洪副台长问起王扶林导演:今年我们的电视剧应该拍什么?王导想到了拍摄中国的四大名著。如果拍摄这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武打多、马战戏多,《水浒传》也是武打多,《西游记》需要特技才能完成。王导告诉洪民生副台长《红楼梦》是个室内戏,是文戏,相对比较容易拍摄。洪副台长同意王导的提议,在台务会议上提出通过了拍摄电视剧《红楼梦》的计划。
1981年全国制作的电视剧是111部,中央台播出了100部。那个时候,作为中央台的文艺部,自制的电视剧大概最多也就是两三部,最长的电视剧就是王扶林导演执导的九集电视连续剧《敌营十八年》。但是,电视事业发展非常快,中央台下决心一定要拍摄电视剧《红楼梦》。
拍摄电视连续剧《红楼梦》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启动的。
台务会议上通过之后,王导要面对的现状是中国的电视剧在这一年刚刚起步。
拍摄《红楼梦》的消息传出去之后,大家议论纷纷,大部分觉得这是一件好事,但是也有人提出质疑:中央台你拍过古装戏吗?拍过古典名著吗?答案是:没有。作为导演的王扶林拍过什么戏吗?你不就拍过一部《敌营十八年》吗?你接触过古典名著没有?答案还是:没有。所以,持怀疑的态度的人就不抱希望,但是他们同时又觉得这是个好事情,是改革开放的新气象,所以也不好彻底否定,就是笼统地赞成、具体的不抱期望,积极配合的人并不多。
王导的家人非常支持他拍摄《红楼梦》,向他推荐了红学大家吴世昌先生。吴世昌先生听完王导的“我想通过现在飞速发展的电视手段来普及名著”初衷后,,让胡文彬先生协助王导的创作。胡文彬先生对电视剧这个新鲜事物非常感兴趣,非常支持王导的工作。
次年,也就是1982年红学会在上海召开全国红学大会,全国各地的红学代表齐聚一堂,胡文彬特邀王扶林出席,这次会上得出一个重要决定:支持电视剧《红楼梦》的拍摄。再回到北京,红学会在恭王府召开座谈会,中央台副台长戴临风和王导一起参加了这次会议,红学会与中央台达成共识:红学会支持拍摄电视剧《红楼梦》。这更进一步推动了电视剧《红楼梦》的拍摄工作的进展。
由中央电视台、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牵头组建了一个史无前例的顾问团,成员有王朝闻、王昆仑、曹禺、沈从文、杨宪益、朱家溍、蒋和森、启功、吴世昌、周汝昌、钟惦斐、邓云乡等,大师云集,空前绝后。等到历时三年拍摄完成的《红楼梦》播出时已有若干人的名字画上了黑框。这些大师没有任何报酬,却热情地贡献了他们的学识和意见。
。当时,周扬年事已高,身体不好,开会的地方没有电梯,周扬是被两、三个人架着上楼去到会议室的。坐下之后,周扬大口大口喘气,好半天才平息下来。
类似这样感人的事情挺多的,令王导心里暖暖的,也更加有了动力。
红学会和中央台召开了一个电视剧《红楼梦》的座谈会,周雷写了个28集的提纲,与会人员一致同意这个提纲。在倾听了专家们的意见后,王扶林导演同意让红学家蒋和森先生担任编剧。
由于还有其他工作,蒋和森的创作速度赶不上剧组进展速度。面临这样的情况,王扶林导演和胡文彬先生拜访蒋和森先生,经过推心置腹的沟通,蒋和森先生最终放弃了编剧工作改为做《红楼梦》的顾问。
时间不等人。
王扶林导演和胡文彬商量决定让周雷担任编剧;还是时间的问题,仅有周雷一人做编剧是不够的,胡文彬先生向王扶林导演推荐了曾经写过电影《谭嗣同》的编剧、校友刘耕路加入编剧工作;同时,为了更好保证剧本按时按质完成,又把当时在淮南师范大学任教的周岭找来一起创作剧本,三个人成立编剧小组,周雷担任组长。对剧本的创作,王扶林导演提出“忠于原著、妙于剪裁”宗旨。前八十回由周雷、刘耕路负责撰写,后四十回的改编创作由周岭负责,用了八个月时间完成28集剧本。
87《红楼梦》编剧之一周雷
87《红楼梦》编剧之一刘耕路
87《红楼梦》编剧之一周岭
87版《红楼梦》的导演阐述和分镜头本是王扶林导演向红学家学习后、花费了一年的成果。
在电视剧《红楼梦》拍摄完成后,由电影剪辑大师傅正义剪辑成为36集电视连续剧《红楼梦》在中央台播出。
给王导做过导演助理的潘欣欣回忆:1980年王导拍摄了九集电视连续剧《敌营十八年》,已经播出引起巨大轰动后,他开始认真思考自己以后的创作计划。1979年访问英国后,王导就有两个想法—拍摄电视连续剧,《敌营十八年》是他创作计划的第一步,第二步就是改编、拍摄中国名著。王导总结了拍摄《敌营十八年》的经验和不足后,在1981年拍摄了《卖蟹》,1982年用了三个月的时间拍摄了三集电视剧《赤橙黄绿青蓝紫》,这些都是在为拍摄《红楼梦》做准备,就是“实战拍摄”经验的积累,摸索电视剧拍摄的规律。1983年1月5日拍摄《红楼梦》筹备小组成立,成员有阮若琳、洪民生、胡军、王导和我;1983年春节大年初五《红楼梦》建组,这天是破五,所以我记得特别深刻这个日子。
潘欣欣
87《红楼梦》拍摄小荣枯时的工作照(左二潘欣欣、右二王扶林)
得到红学会的支持,王扶林导演还要忙于为拍戏搭班子的事情,他冒昧地给电视剧制作中心制片任大惠写了一封信,请他来给电视剧《红楼梦》做制片主任。
任大惠(87版《红楼梦》制片主任):王导的那封信写的特别诚恳,他说你我都这把年岁了—那年王导五十一、二岁,我大概是四十五、六岁—他说拍摄《红楼梦》很难,但是咱们努力的话,咱们会给后人留下一部了不起的作品。当时我也有些犹豫,因为拍摄《红楼梦》耗时要两、三年。对那个时候的我们的剧中心来说,这两、三年是个很长的过程,所以是一部难度很大的戏。
任大惠开始犹豫了。
87《红楼梦》制片主任任大惠
王导心晓任大惠为何犹豫的心理,,第二个原因是任大惠初干电视剧制片这个工作的制片,拍摄《红楼梦》这样的长篇电视剧,他没有把握。任大惠的犹豫是从谦虚出发,也是从这个戏考虑出发而产生的犹豫。王导一二再三去给任大惠做说服工作,拍摄《红楼梦》的重大意义,请他与自己同甘共苦。最终,任大惠被王导说服了。
就在电视剧《红楼梦》筹拍不久,北京电影制片厂也决定要将《红楼梦》改编成电影,搬上大银幕,并由著名导演谢铁骊、赵元执导。当时,中国电影已经有了80年的发展历史,而电视剧事业仍处在徘徊起步阶段。在投资规模上,电影《红楼梦》的总投入达到了2200万元人民币,而电视剧《红楼梦》的投入只有680万元人民币;,电视剧《红楼梦》也远远不及电影版《红楼梦》吸引眼球。
在不被看好的情况下,外界的种种质疑和压力全部落在了导演王扶林身上。
电视剧和电影相比,电视剧还是个小弟弟,怎么竞争?
王扶林导演有个绰号叫王大胆,他要拿着电视剧《红楼梦》去和电影《红楼梦》竞争,在他人眼里一定会撞得头破血流;即使最后头破血流,也要自己拍摄《红楼梦》,王扶林导演下了决心一定要自己独立完成电视剧《红楼梦》的拍摄工作,这是一种创作上的魄力。现在回头想,正是有了这种魄力和大胆,才有了87版《红楼梦》的诞生。
拍戏需要资金,何况是拍摄《红楼梦》这样的鸿篇巨制,87版《红楼梦》投入的680万元还是王导、任大惠好不容易争取来的。
当时中央台不许在电视剧片头、片尾做广告,谋求社会投入是不可能的事情,只能靠中央台自己进行筹集。任大惠的预算出制作经费,中央台拿不出来。于是,王导和任大惠去找广电部计财司。计财司一听拍摄《红楼梦》的预算是500万元,大吃一惊—当时拍一部电视剧就是一万多—拍《红楼梦》需要如此之高的费用,着实让计财司吃惊又难办,幸运的是计财司最终还是把拍摄经费批拨给了《红楼梦》的剧组。王导、任大惠还是担心这500万元制作费不够。
“制作经费就是不够,总会有办法解决的。”任大惠这样安慰王导,目的就是要他全身心投入在创作上面,不为经费的事情扰乱创作激情。
资金、剧本落实,那就是面临选演员的事情,而且这个选演员是要在全国进行遴选。这个消息传出去后,报纸马上进行了报道。
剧组每天都会收到来自全国各地、四面八方的成百上千的推荐信、自荐信。选演员的标准王导也严格按照原著来进行筛选,出演的演员年龄应该是在20岁左右,不能超过20岁;黛玉这个人物她能写诗词歌赋,一定要有诗人气质,扮演黛玉的陈晓旭就是在自荐信里寄给了王扶林导演自己所写的诗,让王扶林导演眼前一亮:“这个女孩儿不简单。”就请她来剧组见面。一见面,王扶林导演对陈晓旭的身上的气质吸引了,那种味道不是演得出来的。
陈晓旭
黛玉陈晓旭
全国选演员,这是建国以来首次影视演员的“海选”,也体现了王扶林导演超前、有魄力的一面。在剧中扮演玉钏儿的于洁有幸成为“红楼海选”较早海选出来的候选演员,而且还是业余演员。
1983年春节的正月十五那天,结束工作之后的潘欣欣和周岭去饭馆吃晚饭,因为还在春节期间,俩人各自买了一碗元宵当晚餐。
80年代初的饭馆还得排队吃饭,潘欣欣坐下之后余光看见一个姑娘和几个同伴在排队,隔着桌子、捺低了声音对周岭说:“鸳鸯可否?”
“可。”周岭就回答了潘欣欣一个字。
那姑娘的同伴们见两个男人看着他们嘀嘀咕咕,走到他们跟前,问是怎么回事儿。掏出工作证、潘欣欣向对方讲明身份和自己的工作,希望那个姑娘来试试。看了潘欣欣的工作证之后,那个同伴告诉了那姑娘。
那个姑娘就是于洁。
玉钏于洁
正值妙龄年华的于洁是北京化工厂实验室的一名工人,非常意外潘欣欣和周岭选中自己,还以为遇上了坏人,在去剧组驻地华侨大厦701室面试的时候颇不放心,同宿舍的老大姐就叫上了几个男同事陪着于洁去了华侨大厦。
到了华侨大厦,他们从来没有来过这样的宾馆,不敢乘坐电梯上楼,老大姐就让几个男同事在大堂里等着,她和于洁爬楼梯去到701室。
潘欣欣他们见于洁到来,非常热情,再把剧组的情况说明之后,就让于洁试戏。从来没有接触过文艺更别说表演的于洁不知道该如何做。潘欣欣拿着剧组在西城区文化书店的朋友送给他的稀有的连环画《红楼梦》,翻到宝玉挨打之后玉钏给他喂药那个情节,让于洁自己看,受受启发。
把这个片段做完之后,于洁急急忙忙离开了701室,去到大堂和同事们汇合,告诉同事们:“真不是骗子,他们真的是中央台《红楼梦》剧组的。”
第一期演员培训班结束后,于洁被定为玉钏的扮演者。
接着发现的演员是当时还是北京皮鞋厂的工人、扮演妙玉的姬培杰,她是在路上被潘欣欣遇见带回剧组让王导面试之后进入学习班的;潘欣欣还在北影厂区路上发现了高宏亮,后经北影老演员李梦尧推荐进入剧组,最终成为贾琏的扮演者;他遴选出来的还有秦可卿的扮演者张蕾、晴雯张静林是中央台文艺部老导演莫萱推荐给潘欣欣进入剧组的。
贾琏高宏亮
晴雯张静林
潘欣欣为何可以挖掘如何众多的演员?就是他牢记王扶林导演选演员的一个标准:年龄20岁左右、要有古典美、可以进贾府的姑娘。
王导定下的这个标准成为在全国海选演员的统一标准。
87版《红楼梦》演员来自各行各业,为了让这些新人对《红楼梦》有更多了解,更快融入角色,王扶林导演再次不拘一格行事,在中央台和红学会的支持下于1984年春、夏两季在圆明园和八大处先后开设了两期培训班。在这里,入选的演员一边研究原著、聆听红学家的讲授,一面练习身段,学习琴棋书画、古代生活习俗以及影视表演的技巧。朝夕相处间,彼此的感情逐渐升温。
87《红楼梦》演员学习班和红学家合影
前排左-乐韵 前排右张玉屏 后排东方闻樱--乐韵和张玉屏后因故未出演87《红楼梦》
学习班期间,演员在跟着老师学弹古琴
学习班期间,探春东方闻樱和秦可卿张蕾合影
87《红楼梦》剧照
王扶林导演说:“选演员的时候,我就告诉他们既是在选林黛玉,又不是在选林黛玉,只是在选一个能在贾府里活动的角色。人选分为几个基本类型:小姐、媳妇、婆子、丫鬟,丫鬟里面分为大丫鬟、小丫鬟、贴身丫鬟,当然你一开始能选出来林黛玉更好,但是这几乎不太可能,因为你还不知道林黛玉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因为那个时候我们自己对林黛玉也不甚了解。
我们也是从一个普通读者的角度认为林黛玉是一个娇滴滴、整天悲天悯人的形象。我说这样不行,我要求所有人立刻开始读书。把所有认为可以演角色的人集中起来,办一个学习班,在这个学习班里我和他们一起生活,一起读书。
我既要认识书里的林黛玉,也要认识现实里的林黛玉,了解每个人的习性和特长,表演上的潜力。经过耳鬓厮磨的四十天,大家应该是比较了解了。
你没读过《红楼梦》,我就现在给你读,你读不懂也没关系,我也很多地方不懂。我让专家辅导你。当然你也别想着哪个顶尖你演哪个。你要演一个你合适的。我在旁边帮你看。你认为你行你就演给我看。我认为你不是林黛玉你是晴雯,那么我就告诉你,你不适合做林黛玉,你适合的是演晴雯。然后你去作准备,再来一遍,就这样选了三个晴雯出来。这样选出来的,比看一眼就说“你是林黛玉,你是贾宝玉”要细致多了。我看出了她们每个人到底是适合哪个角色,以及表演上的潜力。并不是每个人都是适合表演的。我选的时候就告诉这些副导演们,要看重的是她们表演的潜力而不是她们现在的经验。或者她是戏曲演员,她身上有戏曲的程式化的东西,这些我都不怕。但是你要有一个演员的潜质,我才能对你进行培训啊。
经过这样的选拔之后,角色和演员就好像谈恋爱一样。陈晓旭和林黛玉谈恋爱,她们合适就在一起继续下去了;不合适就只有分开。这是《红楼梦》的一个很重要的特色。
当时最大的难点是对原著的理解和掌握。如何更深刻地把原著的内容和精神表现出来,如何把人们心目中的林黛玉、贾宝玉、薛宝钗等人的形象重现于屏幕上,是剧组当时拍摄中遇到的第一个难点。筹备《红楼梦》的时间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那时拍摄的条件还很不好,拍摄经费的筹备、拍摄景点的选择都有很多的困难。此外,选演员是我们遇到的第三个难题。林黛玉进贾府时只有十岁,而宝玉、宝钗当时的年龄也都差不多,选少年演员怕他们不理解原著,选一个大人吧又没了孩子的稚气。
所以,那时大家都说:“演贾宝玉的人还没有生出来呢!”可不是嘛,要找那么一个带脂粉气的男孩子,真是挺困难的。
黛玉陈晓旭
王熙凤邓婕
薛宝钗张莉
87《红楼梦》剧照
在学习班中一个重要的训练内容就是做小品,通过一轮轮小品的表演,演员和人物的距离不断被拉近。
在三个月的学习当中,演员们完全投入人物之中,从一个个生瓜蛋子、一步步接近着《红楼梦》书中的人物。用王扶林导演的话来说就是“他们在和书中的人物谈恋爱。”
在演员的遴选上,摄像李耀宗是王导的得力助手,他把机拍摄演员,是比较有发言权的人。在用人上面,王导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充分给予各个部门创作空间,临时接手美术设计的刘宝俊如此、从地方文艺团体进入剧组担纲服装设计的史延芹也是如此,不到三十岁的李耀宗更是如此。
87《红楼梦》摄像李耀宗
李耀宗本是演员出身而非不摄像专业出身,他喜欢摄影,见单位新买了摄像机就跃跃欲试,领导也很支持他学习,为此把他推荐去进修摄像专业。王导和他是一个单位的,看过他进修之后拍摄的片子,很是欣赏,在前后换了两位摄像师后,王导的眼光落在年富力强的李耀宗身上。给李耀宗一说,李耀宗二话不说接下拍摄《红楼梦》的工作。
对于摄像的风格要求,王导是“工笔重彩、小桥流水”,就是在拍得仔细的同时还有对重要人物的重要戏进行强调突出;“小桥流水”就是镜头和机位的移动要流动和流畅,要生活化,要捕捉到每场戏每个人物的反应,因为《红楼梦》的群戏比较多,摄像机的移动在剧中至关重要;那时还没有轨道,是到军工厂定制的轨道;拍摄“元妃省亲”尤其是“可卿出殡”的大场面,都搭建了高达20米的高台进行拍摄,以最大的视角和影像还原《红楼梦》中描述的场面。
在剧组阵容基本稳定之后,1983年10月王导带领摄制组去甪直镇拍摄了“小荣枯”,就是元宵节小英莲走失等戏,尤其是元宵节的大场面戏的配合,为“元妃省亲”和“可卿出殡”的拍摄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红楼梦》书中有个大观园,电视剧要把大观园呈现出来,王导和任大惠为大观园的建设真是费尽了心血。,按照财务的规定,不能建亭台楼阁,不能动钢筋水泥。要拍《红楼梦》需要建宁荣街,怎么可能不动钢筋水泥呢?但财务司就是不批。剧组联系了一个企业家,这位企业家就是黄宗江的弟弟黄宗汉。他当时是一个电视机厂的厂长,他的管理体制在那个年代是非常超前的,没有他就没有大观园。
宁荣街和荣国府是在河北正定县建的。那时正定县是一个很落后的县,这个戏一拍完,它的市容、商业、经济基本都带动起来了。
1984年8月,87版《红楼梦》已经开机拍摄,其中的重要场景宁荣街准备进行撘景拍摄,王导一边拍摄、一边和制片主任任大惠商量要抓紧时间搭建宁荣街。于是,任大惠已决定在某部队的操场搭建拍摄,费用是每年一万,谈定租借后,任大惠马上预付了五千定金。
刚谈妥租借场地,电视剧《红楼梦》红学顾问杨乃济带着正定县委副书记找到制片主任任大惠,告诉他河北正定县希望宁荣街去正定修建实景进行拍摄。王导和任大惠合计了一下:北京到正定距离二百多公里,剧组人数多的时候可达上百人甚至几百人,常年在剧组的也有六、七十人,这么多人去正定,拍摄、交通、吃住怎么解决?任大惠把剧组的实际情况告诉来人,等于婉拒了去正定修建荣国府的主意。没过几天,这位副书记再次找到任大惠,再次表达正定邀请剧组落户正定的想法,面对正定方面的诚意,任大惠有些心动,还是给他算了一笔账,再一次婉拒对方的邀请。以为此事到此打住了,出乎任大惠的意料,那位县委副书记过了一周第三次找到任大惠,这次希望任大惠去正定实地勘察。
“一砖一瓦建成实景进行拍摄,无疑会把拍摄质量提高一个台阶。”这次让王导和任大惠真正心动了,任大惠跟着副书记去到正定,见到了时任正定县委书记的书记。
剧组的大管家任大惠心动之余仍然考虑到周期拍摄进度和周期的问题,“北京到正定二百多公里,开车得三、四个小时,剧组演职员又多,一来二去,我担心耽误拍摄时间,而且还产生额外的费用,我不得不考虑这些因素。”
考虑了一分钟,书记说,“你的置景费是58万元,其中的38万元你给我们正定这边,剩下的20万元作为给剧组的交通费用补偿。”
以拍摄电视剧、建设实景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在八十年代是一个具有前瞻性的眼光的事情,宁荣街和荣国府正式落户河北正定。
杨乃济先生设计了宁荣街和荣国府的修建图纸;《红楼梦》美术风雷按照王扶林导演关于建筑和场景“不清不明”的设计理念,在宁荣街街道建筑加入了清朝后期才出现的楼房元素,使拍摄画面有起伏感,视觉上不再那么单一。
宁荣街设计图
宁荣街设计图
建造中的宁荣街
央视领导和导演王扶林合影于刚落成的宁荣街
在87版《红楼梦》拍摄近两年后,剧组在1986年8月17日正式进入正定荣国府进行拍摄。拍摄的同时,正定荣国府也开始接待游客。87版《红楼梦》中元妃省亲、可卿出殡、黛玉进府等几场大场面的戏和重要的戏都是在正定宁荣街拍摄的。
1986年第一次走入正定荣国府时,没想到书中景致实实在在地呈现在了我的眼前。30年前基本没有拍摄古装戏的环境,在棚子里搭的布景是假定的空间,演员身处其中会觉得不舒服不真实,但一到真实环境和空间演戏,就会及时找到人物感觉。我一进荣国府就觉得很气派,院子很通透。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在荣宁街拍摄“可卿出殡”,我们演员天不亮就起来化妆,拍这个戏时我骑在马上,场面非常大,前后乌泱泱都是人,感觉我们不是在演戏,仿佛回到曹公笔下的此时此景中去了。
贾宝玉欧阳奋强在宁荣街
王扶林导演在给平儿讲戏
王夫人周贤珍和邢夫人夏明辉
副导演、贾政扮演者马加齐
王熙凤邓婕
副导演、南妃扮演者孙桂珍
时隔30年,我和王导还有87版《红楼梦》剧组的台前幕后的每一个人一起回忆起30年前拍摄《红楼梦》的点点滴滴,提笔开始撰写这本书的时候,王导那句“你不会表演我不怕,关键是你要像这个人物”的话来,不由深深敬佩当年王导选演员的精准,同时还有他30多年前敢于拍摄名著《红楼梦》的魄力,我要发自肺腑地说:王导是一位意识和观念超前的导演,是一位伟大的电视艺术家。
王熙凤在羁押所。邓婕扮演的王熙凤总是美美的
87《红楼梦》拍摄结束后,众裙钗的合影
长按识别二维码即可参与617“红楼梦”纪念活动众筹
还可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直达众筹页面参与众筹,617一起共缘红楼“梦”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