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们都是拿别人的模式制造节目,现在智慧成果出于我们自己。未来,我们不但能自己做好节目,还能为世界市场、电视生态贡献力量。”
2016年2月12日,大型文化类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在央视开播,至4月15日收官,节目不仅收获4.86亿不重复人次收看的好成绩,还以5.6万的主话题讨论量“霸占”了年轻人集聚的微博平台。
作为原创节目的代表,,并于6月10日获得第22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最佳综艺栏目”奖。
《中国诗词大会》获得第22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最佳综艺栏目”奖
在第二届中国模式日上,“中国原创力”成本届模式日一大议点,活动主题即为“全球视野下的中国原创力”。其中,中国原创的代表节目——央视的《挑战不可能》《中国诗词大会》主创人员集体亮相,与国际电视人共同探讨了“中国原创力”的养成以及在新的市场环境下国际交流如何进一步深化等问题。《中国诗词大会》监制、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副总监梁红受邀出席,并接受了传媒+(www.media-plus.cn)记者的专访。
用诗词唤醒国人记忆
微博主话题讨论量5.6万、话题阅读量4862.9万、豆瓣评分7.9……《中国诗词大会》这档看上去很传统的文化节目在播出期间却成了年轻观众热议的焦点。对此,梁红表示,“诗词,是中国优秀文化的一部分,也承载着中国人的心灵和情怀。我们希望从小孩到老人,只要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古诗词。所以,《中国诗词大会》并没有面向特定人群,而是希望面向更加广谱的观众群体。最终的播出效果也表明,承载在古诗词上的文化基因在中国具有最广谱的群众基础。”
正是从这个角度出发,《中国诗词大会》选择了人们耳熟能详的诗词片段,通过“熟悉的陌生题”带领观众重温经典。
在梁红看来,节目的看点除了诗词本身之外,康震、蒙曼、郦波、。“诗词实际上是古人的一本心灵日记,记录的是他们生活的点点滴滴,离我们的生活并不远,只不过我们需要穿越千年,才能跟古人的心境相接,所以诗词和诗词背后的文化、典故都很有意蕴。”第三大看点便是“百人选手团”,他们带着各自的情怀、故事、情感来到节目当中。梁红表示,“节目之所以有魅力归根到底还是诗词的魅力,无论是选手、嘉宾还是主持人,所有人因为诗词结缘,因为诗词而聚合到节目上,这是最大的看点。”
用信心打造好节目
近年来,模式节目几乎垄断了国内综艺市场。然而,进入2016年之后,电视、网络平台开始刮起原创风。6月17日,,进一步支持鼓励自主原创。
“模式套用可能很简单,但是一个节目自主研发很不容易,需要吃很多苦头。”谈到《中国诗词大会》的制作过程,梁红深有感触。
据梁红介绍,《中国诗词大会》从研发到播出,整个团队奋战了608天,“前半年我们去学习诗词,拜访业界专家。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开了很多策划会,单是舞美方案就一二十稿,赛制从最早的九宫格设置到节目中的“内循环+击败体”,也经历了数十次的推翻、打磨。但我们一致认为,诗词是中国文化最美的部分,也是最有情怀的节目样式,因此电视表达方式也应该是独特的,不能照搬照抄,更不能抄袭。”
谈到国内节目原创,梁红认为,中国人完全有智慧有能力进行原创,“以前,我们都是拿别人的模式制造节目,现在智慧成果出于我们自己。未来,我们不但能自己做好节目,还能为世界市场、电视生态贡献力量。”但前提是,电视人要有信心、有坚韧度、不偷懒。
从当前的市场来看,原创风确实已经刮起,但国内的原创环境并不乐观,抄袭、扎堆问题依旧层出不穷。面对这一问题,梁红说,“从不成功到成功,这是节目研发的必经之路。就像走一百步,我们必须先迈出第一步、第十步,最后才能走到一百步。百分之百的原创或许很难,借鉴吸收其他节目的元素也可行,但节目的DNA一定要是创新的。”例如,诗词节目在电视荧屏上也曾出现过,《中国诗词大会》虽然也以诗词为内容,但“内循环+击败体”的赛制却是一次全新的尝试。
此前,欧洲影视行业权威资讯机构 C21 Media 高级主编 Ed Waller在中国模式日上颇有信心地表示,“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下一个潜在节目模式爆款将来自亚洲,也许,就来自中国。”梁红认为,中国节目要走出去最重要的还是要掌握国际表达的方式,“因为掌握了国际表达的方式和规则之后,节目内容才可以和各国不同的文化相结合。”
用好节目挖掘观众需求
如今,无论是电视媒体还是视频网站,普遍选择与平台气质相符的节目内容。那么,《中国诗词大会》这样文化气息浓厚的节目,是否适合青春定位的其他卫视和网络平台?
“传统文化是属于我们国家的是最大公约数,任何卫视制作这样的节目都会受到欢迎。”梁红认为,“现在,新媒体已经打破播放平台的壁垒,只要好内容观众都是喜闻乐见的 ,关键在于能不能沉下心来做节目。”
确实,“内容为王”是节目制作人的永恒命题。梁红还提到,“无论网络综艺还是电视节目,只要是好内容,观众就有需求,或者可以触发他的需求。例如,《中国诗词大会》在制作以前,很多人认为这会是一个小众节目,然而实际结果却出乎意料。所以节目一方面需要根据观众的需求去做,但像《中国诗词大会》这样的节目也许代表了观众未被发现的需求,那么它逐渐会被开发出来。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只要是好内容,就会有人看、有人做、也会形成趋势。”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http://www.media-plus.cn
【版权声明】传媒+(www.media-plus.cn)版权文章,如需转载联系后台,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及原文链接。
微信号:chuanmeijia007
内容合作请加微信号:18733176268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