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物摄像交流群

方正 稻米产业劲展“高端范儿”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水田武装“高科技”现代农业“打样儿”

方正稻米产业劲展“高端范儿”


□杨洪亮 本报记者 杨欣 潘宏宇


它,是黑龙江大米中一张耀眼的名片

它,源自张广才岭流下的甘甜山泉水灌溉

它,产自中国富硒大米之乡,荣膺中国驰名商标

它,出自没有工业污染的寒地黑土百万亩绿色有机食品基地

它,来自北方稻作农业的典范全国寒地水稻旱育稀植技术发源地

它,拥有全国唯一的县级水稻研究院,稻作博物馆

它,更来源于现代农业,在全国率先施行水稻生产全程信息化、智能化管理

好山、好水,好空气,蕴育出方正好大米,好技术,又为方正大米如虎添翼。在方正20万亩现代水稻示范区,数字化、智能化、航化等高科技正在使水稻生产走向绿色、环保、节本、提质、增效。

前瞻性的水稻生产高新技术,智能化管理,水稻高新栽培技术新模式,正在打造龙江现代农业的新样板,指导全县乃至全省、全国的水稻生产。

鼠标一点 灌溉系统智能化

在电脑操作屏幕上,打开一处泵站点,点击一下水龙头开关,只见立即涌出水来,而再点击一下水龙头,灌溉口便停在电脑操作屏幕上打开一处泵站点停住出水。这一“高大上”的灌溉过程,让在场的人员惊叹不已。

3日,在方正县水稻研究院的信息中心,县农机推广中心的科研人员刘志发一边演示,一边讲解:水稻自动灌溉系统可以根据水稻不同生长期自动设置或手动操作实现水稻田块灌排水,根据需水曲线,改变田间配水措施,可以达到充分利用自然降水,减少水资源浪费,实现节水高效灌溉,减少生产投入成本效果。

据了解,方正县农业信息化控制中心由五大系统组成:水稻节水灌溉自动控制、水稻长势监测、水稻养分多光谱分析指导、航化作业和农业生产综合管理服务。生产指挥、农民咨询、专家监测、消费者质量按群追溯尽在其中。

农业由粗到细,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精准化作业可以实现农业生产全过程安全可靠,可感知、可监测、可调控,降低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率,增加粮食产量,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规模化、可持续发展。

放飞无人机田间管理航空化

在水稻研究院门口,一条50米长的无人机跑道已经建成,投资300万元购进无人机两架、30万元购进农业专用飞机一架已经整装待发,将在本月中旬投入作业。

通过无人机航空作业,能实现水稻秧苗多光谱信息采集、喷药、施肥、病虫害防治。将水稻秧苗的养分、病虫害情况等遥感信息和专家系统分析数据输入航化作业系统,无人机接收系统指令可进行自主巡航,实现精准施药、施肥,动航力三角翼是一种高效施药、施肥航化作业飞机,应用无人机可减少农药、化肥施用量,达到保护环境,促进食品安全的效果。

通过遥感及无人机喷药施肥,有效降低农药和肥料的使用量,每亩节省防治成本约150(其中劳动力120元,农药费30),经济效益显著。

田间摄像头生长全程数字化

在方正水稻研究院信息中心,记者看到安置在全县稻田里的24个摄像头随时将田间温度、湿度、养分数据传送到监控中心,专家可根据数据分析水稻长势、虫害情况,对症“下药”。

研究人员介绍:对水稻生长期苗情、秧苗长势、病虫草害分布情况的快速采集,水稻生长全程视频监控系统可以高清视频查看水稻生长过程及病虫害情况,结合“水稻病虫害专家诊断系统”平台,实现远程专家在线诊断;园区气象自动监测站,可以自动监测园区空气温度、湿度、风向、风速、气压、降雨量、太阳辐射量、太阳紫外线、土壤温、湿度等气象指标,指导水稻生产。

县农机推广中心主任将立德告诉我们,方正县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投资1700万元,于2012年建成水稻研究院,和中国农业大学科学院、省农科院、东北农业大学等院校开展合作。现在24个摄像头监测20万亩水田,从浸种、育苗、施肥到加工全过程跟踪。

他说:通过水稻信息化建设,预计使水稻病虫害平均防治效果达到85-95%,防治成本减少10-15%,水稻产量增加5-8%,亩增产50斤。水稻信息化建设不但可以带来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也很显著,通过分析水稻生长不同周期需求养分的不同,减少农药、肥料的使用量,保护河流、田地不受污染,节水减排,降低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将带动引领方正县100万亩水田科学化、标准化、精量化施肥,提升“方正大米之乡“形象,使方正大米品牌提质提价,大幅提高水稻科学化种植水平,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安全绿色大米生产。

方正,曾有过引领中国水稻生产技术革命的骄傲,今天,方正这个水稻生产大县又向水稻生产的二次革命出发,水稻生产信息化在全省率先,在全国也走在前列,用生态、现代、持续,打精品稻米之乡。



骏丰合作社守住“原粮关”

□本报记者杨欣

大米好坏,米质是关键,粮食安全的第一关是原粮关。

索颜军,方正县德善乡德善村骏丰粮食产销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也是想把住这个原粮关的人。

这个合作社把德善村的农户集中到一起耕作,土地、农机具、销售都统一到一起,不但劳动力节省了七八十人,更重要的是,种子统一购进,肥料、农药统一施用。

过去一家一户各种各的,种什么品种的都有,米质颜色、大小不统一,现在全统一成了优质稻。“1980亩水田都是种东农417优质品种,抗病、抗倒伏,分蘖率大,米粒大小品质一样,口感一样,比其它品种每斤原稻种能多卖两角钱,卖大米每斤比市场价高出五分钱。”他说。

“绿色有机水稻是合作社今后发展方向,只有有机绿色才有竞争力,成立合作社,以后绿色有机也有保障了,农药化肥的施用好控制了。”

站在合作社的地块望去,稻田一望无边,水稻小池子变成了“大田”,小池子合并,田埂少了,十亩地就增加一亩地,合作社的稻田增加出60多亩,每亩地按收入1000元计算,纯增加收入6万多元。

绿色食品有了保障,合作社杜绝了有机氯、有机砷、有机磷,完全按绿色标准生产,杀虫使用杀虫灯、性诱剂,除草使用地膜、草纤维膜。

他说:合作社的灌溉水源来自双凤水库,双凤水库的水是天然水,来自山泉,水源好,没污染,米质当然好。今年多收农家肥,和养猪场、养鸡场都建立了联系,有多少,要多少,存上,明年有多少,上多少,种多少。

“以后要创立合作社自己的牌子,上加工,打入市场。”他说。



“寒育牌”大米热销江南

□本报记者潘宏宇

方正谁搞大米加工最早?行业内的人都说:非那个背着电饭锅去南方的老头儿莫属。老头儿名叫王足业。30年前,他就背着大米,拎着电饭锅下江南,一个个城市、一个个市场去推销。

7月初,记者在方正一座现代、气派的大型米业公司见到了这位人称老头的传奇人物。现在他的公司已经从小打小闹到发展成为集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新龙米业有限公司,是省重点龙头企业。拥有国际先进的生产线,6个钢板仓,一座烘干塔,6座保温仓,生产的“寒育牌”大米从哈尔滨名牌到省名牌产品,日加工量500吨。年加工大米10万吨,占方正县的六分之一。

北京、上海、山东、河南、天津、甘肃、新疆、江苏、内蒙古,许多消费者就认方正寒育牌,有的老顾客,怕买错了,每次吃完都把袋子保留着,下次来,拿袋子比较来比较去,认准了这个牌子。为保证寒育品牌没有假货,自己家亲属都布局到南方大城市,在全国设立了8个专卖店。

老头儿的儿子王德刚今年36岁,子承父业,和老头一起打拼,现在接手担任公司董事长。和老头背着电饭锅推销的方式不同,他的想法更超前,他刚从县农委谈完扩大合作社规模的事情回来,他说,今年准备扩大基地,现在和一些农户签订了统一供应种子、统一收购的合同,共8000亩地,品种统一种绥靖香稻,想扩大基地,土地流转他给出了高价,别人一亩地给800元,他给1000元。“寒育牌大米不愁销,愁的是如何扩大规模,合作社地多了,原粮充足了,再进几套加工设备。”他说。

统一种子、统一施用化肥农药、统一田间管理。以后上二维码,让消费者既能吃好,又吃的安全、放心。他拿着刊载方正大米产业的报纸说,方正大米获得国家驰名商标,县里把抓稻米产业上升到一号工程,县里为农民、为企业做后盾,方正大米又获得中国驰名商标,下一个目标是在稳住扩大南方销售市场的同时,寻找出口。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