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物摄像交流群

干货整理 | NGS各技术平台介绍汇总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近年来NGS飞速发展,各大测序平台百花齐放,这里小编整理了从一代测序到现在三代测序的技术发展历程,对各家产品进行了简要介绍,希望对大家了解测序平台有所帮助。


一、基本概念

>>>>

1、文库

把DNA样本片段化或筛分成指定长度的目标序列,再加上寡核苷酸接头(和条形码DNA片段的大小是NGS文库构建的主要因素。片段化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比如PCR扩增法。(NGS实验流程相对复杂,在过程中会应用到PCR扩增技术) ),用于后续测序上机。 

>>>>

2、读长

被片段化后的DNA链长度,二代测序通常是100-200 bp (bp 是双链DNA碱基对单位)。

>>>>

3、通量

一次测序上机可以运行的样本(基因)数量。

>>>>

4、测序深度

一个基因片段被扫描的次数,测序深度深可提高低频突变检出率和检测准确率。

>>>>

5、全基因组测序

一种生物的全部基因序列的测序,人的基因组序列约3G,基因组是一个细胞或者生物体所携带的全部遗传信息。

>>>>

6、全外显子组测序

一种生物的外显子序列的测序,外显子测序需要将全基因组外显子区域DNA捕获并富集后进行测序;人的外显子序列只占全部基因序列的1%,约30MB,是基因组的编码序列;相对于基因组测序分析的信息量小,成本较低。

>>>>

7、转录组测序

细胞内转录产物RNA的测序,广义上包括mRNA、核糖体RNA、转运 RNA及非编码RNA;狭义指所有mRNA的集合。

>>>>

8、靶向测序

目标区域/序列/位点测序。

二、一代测序简介

>>>>

1、发生和发展

第一代测序技术是Sanger于20世纪70年代中末期发明的双脱氧链终止测序法,手动测序,用同位素标记,Sanger也因此获得其第2个诺贝尔奖(在Sanger发明双脱氧链终止测序法前Walter Gilbert 发明化学降解法测定DNA序列); 80年代出现第一台自动化测序设备,荧光标记代替同位素,计算机图像识别; 90年代中期测序仪重大改进,毛细管电泳替代凝胶电泳; 2003年完成人类基因组测序工作。


>>>>

2、基本原理

以单条DNA链为模板合成互补链,在DNA复制过程中,合成原料(2’脱氧核苷酸dNTP)中掺入标记过的2’3’ddNTP(双脱氧链终止测序法由此而来),就会产生一系列末端终止的DNA链,并能通过电泳按长度分辨。不同末端终止DNA链的长度是由掺入到新合成链上随机位置的ddNTP决定的。经PCR扩增反应,可以得到一系列长度不同的产物,由于ddNTP带有荧光标记,对产物进行电泳分离,并用相应的仪器进行检测,就可以读出模板的序列。

链终止法反应的核心仍是PCR法。


>>>>

3、主要平台提供方

ABI公司


三、二代测序简介

>>>>

1、Roche

454测序: 454测序是大规模平行测序的开始。2003年底,454公司推出了基于焦磷酸测序法  的超高通量基因组测序系统—GenomeSequencer 2.0 System(GS)。2005年454公司被罗氏诊断公司收购,之后优化推出Genome Sequencer FLX System (GS FLX)。罗森博格博士是该技术的创始人, 也是Ion Torrent平台的创始人。454平台的突出优势是长读长(400nt),但准确率低,成本高。是高通量测序的过渡。


454 测序技术的具体步骤为:

(1)构建测序文库。将基因组DNA 打碎成300~800 个碱基片段后,在两端加上锚定接头; 

(2)PCR 扩增。扩增产生成千上万个拷贝;  

(3)焦磷酸测序。复制过程中如果发生碱基互补配对,就会释放1个焦磷酸,在一系列酶的催化下,释放出荧光信号,会被CCD 捕获到。每个碱基反应都会捕获到1 个荧光信号,由此一一对应,模板的碱基序列由此获得。


>>>>

2、Illumina

Solexa测序方法:由Solexa公司开发,2006年发布,于2007年被Illumina收购,并将测序仪命名商品化为Illumina Genome Analyzer(简称GA);Illumina不断升级GA,特别是HiSeq系列测序仪的研发完成,由此打破了著名的“摩尔定律”。


基本流程:  

(1)构建测序文库。提取基因组DNA,随机打断成100-200bp片段,末端加上接头; 

(2)桥式扩增。解链后的单链DNA 片段两端被分别固定于芯片上,形成桥状结构,进行桥式PCR 扩增。经过PCR 扩增,产生数百万条待测的DNA 片段,随后被线性化;  

(3)测序。将荧光标记的dNTP、聚合酶、引物加入到测序通道启动测序循环。DNA 合成时,伴随着碱基的加入会有焦磷酸被释放,从而发出荧光,不同碱基用不同荧光标记,读取到核苷酸发出的荧光后,将3 羟基末端切割,随后加入第2 个核苷酸,重复第一个核苷酸的步骤,直到模板序列全部被合成双链DNA。

 Illumina 现有二代测序平台:MiSeq、HiSeq2500(1000G)、HiSeq3000、HiSeq4000、NextSeq500、HiSeqX10 (10台HiSeq2500并行)、HiSeq X Five。


>>>>

3、Life Technologies

SOLID:ABI 于2007年底推出SOLID系统,之后不断升级至SOLID4。 SOLID 测序过程中以连接反应取代聚合反应。  


具体测序流程为: 

(1)文库制备:将基因组DNA 打断,在其两头加上接头,构建成文库;

(2)乳液PCR/磁珠富集。此过程与454 测序技术类似;

(3)微珠沉积;

(4)连接测序;

(5)数据分析。

454测序、Solexa、Solid 均是边合成边测序原理,454和Solid均有乳液PCR过程。


Ion Torrent:

2007年454技术创始人罗森伯格创办Ion Torrent。Life Technologies 于2010年收购了Ion Torrent,同年推出个人化基因组测序仪PGM。2012年推出IonProton测序仪。Proton更侧重人基因组、外显子组、全转录组测序。PGM测序仪的设计是基于半导体芯片技术,在半导体芯片的微孔中固定DNA链,随后依次掺入ACGT。随着每个碱基的掺入,释放出氢离子,在它们穿过每个孔底部 时能被检测到。不需要激光、照相机或标记。 

现有平台: Solid 3, Solid4(100G), Ion PGM和Ion Proton。


>>>>

4、华大基因

华大基因收购美国CG公司(Complete Genomics),申请注册BGISEQ-1000和 BGISEQ-100(Ion Proton)


>>>>

5、深圳华因康

仿SOLiD系统开发了华因康PSTAR-II系统。


>>>>

6、中科紫鑫


此外,贝瑞和康与Illumina合作申报仪器;达安基因与Life Technologies合作申报仪器,CFDA已有批文和相应无创产前诊断试剂。


二代测序技术与一代测序技术相比:

1)一次可对多个样本完成多个基因的检测,是以大规模平行测序为特征,可一次并行对几十万到几百万条DNA分子进行序列测定,把平行思想用到极致,突破测序对毛细管电泳的依赖;

2)高通量测序有定量功能,样品中某种DNA被测序的次数反映了样品中这种DNA的丰度。

3)比Sanger技术成本低廉。  

 

Illumina公司和ABI 公司分别推出的Solexa和SOLiD( supported oligo ligationdetetion) 测序技术,与454焦磷酸测序法的原理类似,核心思想都是边合成边测序( sequencing by synthesis,SBS) ,即生成新DNA 互补链时,要么加入的dNTP 通过酶促级联反应催化底物激发出荧光,要么直接加入被荧光标记的dNTP,在合成或连接生成互补链时释放出荧光信号。通过捕获光信号并转化为一个测序峰值,获得互补链序列信息。


四、三代测序简介

>>>>

1、HelicoBioScience

2008年4月,HelicoBioScience 报道了单分子测序技术, 读取单分子荧光的能力,是第一家商业化单分子测序技术的公司,但仪器过于较贵,数据质量较差,于2010年停止运营。


>>>>

2、Pacific Biosciences

单分子实时技术(single molecule real time, SMRT)利用单分子技术和DNA聚合酶,在聚合反应的同时就可以读取测序产物,在测序速度、读长和成本方面有着巨大的优势和潜力,但目前读取速度偏低。以对单分子DNA进行非PCR测序为主要特征(二代测序平台基于PCR扩增的信号放大过程),长读长,实时,单分子等,但三代测序基于单分子酶学或者单分子电学,信号容易丢失,通量不高,单碱基的测序成本也居高不下。

目前主要有RS IIsequel两款测序仪。


>>>>

3、纳米孔测序

Oxford Nanopore:纳米孔测序的原理可以简单地描述为:单个碱基通过纳米尺度的通道时,会引起通道电学性质的变化。理论上,A、C、G、T 四种不同的碱基由于化学性质的差异,它们穿越纳米孔时引起的电学参数变化量也有差异,检测这些变化量,即可得到相应碱基的类型。目前主要有MinIONGridIONPromethION这三款测序仪,主要应用于临床上的细菌鉴定、传染病诊断和耐药性检测等领域。

 Genia:基于纳米孔测序,2014年6月被Roche 收购 


以上资料收集整理于百度文库、知乎等平台,如有疏漏或错误欢迎留言补充指正。


注:本文转自公众号“基因帮


掌握一手生物资讯

了解前沿科研动态

为你的实验加速进程

让你不在为数据分析而担忧


基因帮

为实验室提供科研解决方案,为工程师拓展人脉资讯

长按二维码进行关注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